114.證明平面與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判斷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轉化為線面垂直.
113.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該直線與平面內任一直線垂直;
(2)轉化為該直線與平面內相交二直線垂直;
(3)轉化為該直線與平面的一條垂線平行;
(4)轉化為該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行平面;
(5)轉化為該直線與兩個垂直平面的交線垂直.
112.證明直線與直線的垂直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相交垂直;
(2)轉化為線面垂直;
(3)轉化為線與另一線的射影垂直;
(4)轉化為線與形成射影的斜線垂直.
111.證明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判定二平面無公共點;
(2)轉化為線面平行;
(3)轉化為線面垂直.
110.證明直線與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直線與平面無公共點;
(2)轉化為線線平行;
(3)轉化為面面平行.
109.證明直線與直線的平行的思考途徑
(1)轉化為判定共面二直線無交點;
(2)轉化為二直線同與第三條直線平行;
(3)轉化為線面平行;
(4)轉化為線面垂直;
(5)轉化為面面平行.
91.圓的切線方程
(1)已知圓.
①若已知切點在圓上,則切線只有一條,其方程是
.
當圓外時,
表示過兩個切點的切點弦方程.
②過圓外一點的切線方程可設為,再利用相切條件求k,這時必有兩條切線,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軸的切線.
③斜率為k的切線方程可設為,再利用相切條件求b,必有兩條切線.
(2)已知圓.
①過圓上的點的切線方程為
;
②斜率為的圓的切線方程為
.
橢圓
l
橢圓的參數方程是
.
l
橢圓焦半徑公式
,
,
l
焦點三角形:P為橢圓上一點,則三角形
的面積S=
特別地,若
此三角形面積為
;
l
在橢圓上存在點P,使
的條件是c≥b,即橢圓的離心率e的范圍是
;
l 橢圓的的內外部
(1)點在橢圓
的內部
.
(2)點在橢圓
的外部
.
l 橢圓的切線方程
(1)橢圓上一點
處的切線方程是
.
(2)過橢圓外一點
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
.
(3)橢圓與直線
相切的條件是
.雙曲線
l
雙曲線的焦半徑公式
,
.
l 雙曲線的內外部
(1)點在雙曲線
的內部
.
(2)點在雙曲線
的外部
.
l 雙曲線的方程與漸近線方程的關系
(1)若雙曲線方程為漸近線方程:
.
(2)若漸近線方程為雙曲線可設為
.
(3)若雙曲線與有公共漸近線,可設為
(
,焦點在x軸上,
,焦點在y軸上).
l 雙曲線的切線方程
(1)雙曲線上一點
處的切線方程是
.
(2)過雙曲線外一點
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
.
(3)雙曲線與直線
相切的條件是
.
l 焦點到漸近線的距離等于虛半軸的長度(即b值)
拋物線
l 焦點與半徑
l 焦半徑公式
拋物線,C
為拋物線上一點,焦半徑
.
過焦點弦長.對焦點在y軸上的拋物線有類似結論。
l 設點方法
拋物線上的動點可設為P
或
P
,其中
.
l 二次函數
的圖象是拋物線:
(1)頂點坐標為;
(2)焦點的坐標為;
(3)準線方程是.
l 拋物線的內外部
(1)點在拋物線
的內部
.
點在拋物線
的外部
.
(2)點在拋物線
的內部
.
點在拋物線
的外部
.
(3)點在拋物線
的內部
.
點在拋物線
的外部
.
(4) 點在拋物線
的內部
.
點在拋物線
的外部
.
l 拋物線的切線方程
(1)拋物線上一點
處的切線方程是
.
(2)過拋物線外一點
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
.
(3)拋物線與直線
相切的條件是
.
l
過拋物線(p>0)的焦點F的直線與拋物線相交于
圓錐曲線共性問題
l 兩個常見的曲線系方程
(1)過曲線,
的交點的曲線系方程是
(
為參數).
(2)共焦點的有心圓錐曲線系方程,其中
.當
時,表示橢圓; 當
時,表示雙曲線.
l 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的弦長公式
或
(弦端點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為直線
的傾斜角,
為直線的斜率).
l
涉及到曲線上的 點A,B及線段AB的中點M的關系時,可以利用“點差法:,比如在橢圓中:
l 圓錐曲線的兩類對稱問題
(1)曲線關于點
成中心對稱的曲線是
.
(2)曲線關于直線
成軸對稱的曲線是
.
l “四線”一方程
對于一般的二次曲線,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即得方程
,曲線的切線,切點弦,中點弦,弦中點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立體幾何
85. 或
所表示的平面區域
設曲線(
),則
或
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區域上下兩部分;
所表示的平面區域上下兩部分.圓
l 圓的四種方程
(1)圓的標準方程 .
(2)圓的一般方程 (
>0).
(3)圓的參數方程 .
(4)圓的直徑式方程 (圓的直徑的端點是
、
).
l 圓系方程
(1)過點,
的圓系方程是
,其中
是直線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數.
(2)過直線:
與圓
:
的交點的圓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數.
(3) 過圓:
與圓
:
的交點的圓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數.
l 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點與圓
的位置關系有三種
若,則
點
在圓外;
點
在圓上;
點
在圓內.
l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圓
的位置關系有三種:
;
;
.
其中.
l 兩圓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
設兩圓圓心分別為O1,O2,半徑分別為r1,r2,
;
;
;
;
.
75.無理不等式
(1) .
(2).
(3).
l 指數不等式與對數不等式
(1)當時,
;
.
(2)當時,
;
直線方程
l 斜率公式
①(
、
).② k=tanα(α為直線傾斜角)
l 直線的五種方程
(1)點斜式 (直線
過點
,且斜率為
).
(2)斜截式 (b為直線
在y軸上的截距).
(3)兩點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別為直線的橫、縱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時為0).
l 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
(1)若,
①;
②.
(2)若,
,且A1、A2、B1、B2都不為零,
①;
②兩直線垂直的充要條件是 ;即:
l 夾角公式
(1).
(,
,
)
(2).
(,
,
).
直線時,直線l1與l2的夾角是
.
l
到
的角公式
(1).
(,
,
)
(2).
(,
,
).
直線時,直線l1到l2的角是
.
l 四種常用直線系方程
(1)定點直線系方程:經過定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除直線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數; 經過定點
的直線系方程為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數.
(2)共點直線系方程:經過兩直線,
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除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數.
(3)平行直線系方程:直線中當斜率k一定而b變動時,表示平行直線系方程.與直線
平行的直線系方程是
(
),λ是參變量.
(4)垂直直線系方程:與直線 (A≠0,B≠0)垂直的直線系方程是
,λ是參變量.
l 點到直線的距離
(點
,直線
:
).
l
或
所表示的平面區域
設直線,若A>0,則在坐標平面內從左至右的區域依次表示
,
,若A<0,則在坐標平面內從左至右的區域依次表示
,
,可記為“x 為正開口對,X為負背靠背“。(正負指X的系數A,開口對指”<>",背靠背指"><")
39.數列的同項公式與前n項的和的關系
( 數列
的前n項的和為
)
數列
l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其前n項和公式為.
l
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其前n項的和公式為
或
.
l
等比差數列:
的通項公式為
;
其前n項和公式為
.
l 分期付款(按揭貸款)
每次還款元(貸款
元,
次還清,每期利率為
).
三角函數
l 常見三角不等式
(1)若,則
.(2) 若
,則
.
(3) .
l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
=
,
.
l 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
l 和角與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輔助角
所在象限由點
的象限決定,
).
l
半角正余切公式:
l 二倍角公式
.
.
.
l 三倍角公式
.
.
.
l 三角函數的周期公式
函數,x∈R及函數
,x∈R(A,ω,
為常數,且A≠0,ω>0)的周期
;函數
,
(A,ω,
為常數,且A≠0,ω>0)的周期
.
l
正弦定理 .
l 余弦定理
;
;
.
l 面積定理
(1)(
分別表示a、b、c邊上的高).
(2).
(3).
l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l 在三角形中有下列恒等式:
①
②
l 簡單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別地,有
.
.
.
l 最簡單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l
角的變形:向量
l 實數與向量的積的運算律
設λ、μ為實數,那么
(1) 結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l 向量的數量積的運算律:
(1) a·b= b·a (交換律);(2)(a)·b=
(a·b)=
a·b= a·(
b);
(3)(a+b)·c= a ·c +b·c.
l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么對于這一平面內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對實數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線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
l 向量平行的坐標表示
設a=,b=
,且b
0,則a
b(b
0)
.
l a與b的數量積(或內積)
a·b=|a||b|cosθ.
l a·b的幾何意義
數量積a·b等于a的長度|a|與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積.
l 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1)設a=,b=
,則a+b=
.
(2)設a=,b=
,則a-b=
.
(3)設A,B
,則
.
(4)設a=,則
a=
.
(5)設a=,b=
,則a·b=
.
l 兩向量的夾角公式
(a=
,b=
).
l 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
(A
,B
).
l 向量的平行與垂直
設a=,b=
,且b
0,則
A||bb=λa
.
ab(a
0)
a·b=0
.
l 線段的定比分公式
設,
,
是線段
的分點,
是實數,且
,則
(
).
l 三角形的重心坐標公式
△ABC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
、
,則△ABC的重心的坐標是
.
l 點的平移公式
.
注:圖形F上的任意一點P(x,y)在平移后圖形上的對應點為
,且
的坐標為
.
l “按向量平移”的幾個結論
(1)點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點
.
(2) 函數的圖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圖象
,則
的函數解析式為
.
(3) 圖象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圖象
,若
的解析式
,則
的函數解析式為
.
(4)曲線: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圖象
,則
的方程為
.
(5) 向量m=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為m=
.
l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條件
設為
所在平面上一點,角
所對邊長分別為
,則
(1)為
的外心
.
(2)為
的重心
.
(3)為
的垂心
.
(4)為
的內心
.
(5)為
的
的旁心
.
不等式
l 常用不等式:
(1)(當且僅當a=b時取“=”號).
(2)(當且僅當a=b時取“=”號).
(3)
(4)柯西不等式
(5).
l 極值定理
已知都是正數,則有
(1)若積是定值
,則當
時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是定值
,則當
時積
有最大值
.
推廣 已知,則有
(1)若積是定值,則當
最大時,
最大;
當最小時,
最小.
(2)若和是定值,則當
最大時,
最小;
當最小時,
最大.
l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
與
同號,則其解集在兩根之外;如果
與
異號,則其解集在兩根之間.簡言之:同號兩根之外,異號兩根之間.
;
.
l 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
當a> 0時,有
.
或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