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同溫同壓下,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H1<△H2是
A.C(s)+O2(g)=CO(g);△H1
C(s)+O2(g)=CO2(g);△H2
B.H2(g)+
Cl2(g)=HCl(g);△H1 H2(g)+Cl2(g)=2HCl(g);△H2
C.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
D.S(g)+O2(g)=SO2(g);△H1 S(s)+O2(g)=SO2(g); △H2
6.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2molO2和2molSO2混合氣體發生如下反應:2SO2(g)+ O2(g)2SO3(g),半分鐘后,體系中O2的物質的量變為1.4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A.v(O2) = 0.002mol/(L•s) B.v(SO2) = 0.002 mol/(L•s)
C.v(O2) = 0.02 mol/(L•s) D.v(SO3) = 0.04 mol/(L•s)
5.作為應對油氣時代過后能源問題的一條解決途徑,甲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已知在常溫常壓條件下,1gCH3OH(l)完全燃燒釋放出22.7kJ的熱量,則表示甲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A.CH3OH(l) + O2(g) == CO2(g) + 2H2O(l);△H=-726.4kJ/mol
B.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H=-1452.8kJ/mol
C.CH3OH(l) + O2(g) == CO2(g) + 2H2O(l);△H=726.4kJ/mol
D.2CH3OH(l) + 3O2(g) == 2 CO2(g) + 4H2O(l);△H=-1452.8kJ/mol
4. 相同溫度條件下,c(H+)均為0.1mol/L的①鹽酸②醋酸溶液各100mL分別和0.3g 鋅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①中鋅消失的快 B.②鋅消失的快
C.①中產生的氫氣多 D.②中產生的氫氣多
3.一定溫度下,固定體積的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1molO2,再加入少量的NO,在體系中發生①2NO+O2=2NO2;②SO2+NO2=SO3+NO,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體系中的總反應是:2SO2+ O22SO3
B.在反應過程中NO是催化劑
C.NO參與反應歷程,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
D.NO的引入可以增加SO2的平衡轉化率
2.已知H+(aq)+OH-(aq)=H2O(l) △H=-57.3 kJ/mol。下列關于中和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堿反應的中和熱數值都相等
B.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堿反應放出的熱量都相等
C.在稀溶液中HCl和NaOH反應、HNO3和KOH的反應的中和熱相等
D.將濃硫酸滴入稍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剛好生成1mol水時,產生的熱量即中和熱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除了熱能外,也可以是光能、電能等
B.吸熱反應一定不能在常溫下進行
C.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
D.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13.秦漢時期,迷信思想流行,經常有地裂、地陷、山崩、水涌、冰雹等怪異自然現象發生。人們對此進行了探究,并產生了不同的見解。請完成:
(1)兩漢時期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點,代表人物分別是誰?其基本主張是什么?
(2)下圖是東漢時期哪位科學家的一項什么發明?它有何科學價值?他體現了怎樣的探究怪異和自然現象的方式,這在當時的主要意義是什么?
答案 (1)西漢董仲舒,唯心思想代表。主張“天人感應”,認為怪異自然現象是天意的譴告。東漢王充,唯物論思想代表。反對有鬼神,反對天人感應說。
(2)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價值:它能夠遙測到千里以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方式:張衡堅持科學的態度,用科學方法探究自然界的怪異現象,取得重要成果。意義:地動儀的發明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當時流行的迷信思想,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12.史載:漢景帝時,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宮晉見,皇帝相當親熱,得知梁孝王有五個兒子,便賜給他們五人侯爵之位,并賞賜許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將梁孝王所遺之國分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們的爵位通通提升為王。歷史學者讀到這段故事,最恰當的解釋是 ( )
A.皇帝友愛兄弟,也疼愛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孫爵位的方法來削弱封國實力 C.皇帝加強位于邊境的梁國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開發邊疆政策,使邊境國梁國得到發展 答案 B
11.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字體部分采用了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這一字體的筆畫和韻味有機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在古代中國,有一段時間文字書寫的主要載體是竹簡。這種局面得到改變是在 ( )
A.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 B.西漢前期出現紙
C.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D.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答案 C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