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9.北京市海淀區高三練習)2002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3萬6千枚秦簡,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十幾年連續不斷。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正史中關于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其中散簡上書寫:“鄉嗇夫:以律令從事。”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 ) ①考占資料可以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 ②秦朝建立了完善的基層統治體系
③秦朝官員依據法律和上級命令行政 ④秦朝建立了完備的文書檔案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2.(2009.北京市海淀區高三練習)以下關于秦統一六國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 ) ①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 ②實行發展經濟、招攬人才的政策
③“遠交近攻”的戰略部署 ④打擊匈奴勢力,形成穩固的后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1.(2009.北京市海淀區高三練習)韓非主張“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下列措施能印證這一主張的是 ( ) A.車同軌、書同文 B.禁毀詩書 C.崇尚黃老 D.罷黜可家
答案B
30. (2009.山東省莒縣四中檢測) “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劃為籍貫的表述,造成這一變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題組四
28.(2009.江蘇省淮州中學測試)下列有關中國古代郡縣制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郡縣制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
B.廢分封、立郡縣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郡縣制是分封制的繼承和發展
D.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29.(2009.山東省莒縣四中檢測)秦王贏政統一全國后,定“皇帝”名號,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這說明贏政
A.歌頌戰爭功績 B.追求皇權至上 C.統一國家法度 D.實行先代禮制
答案B
27.(2009.江蘇省淮州中學測試)有位學者指出:“中國傳統政治中,君權和相權的關系,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以下有關歷代宰相制度演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漢武帝為削弱相權,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參與國家大事
B.唐代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C.宋代設置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財權
D.元朝設中書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作為最高行政機關
答案C
24.(2009. 浙江省寧波四中月考)秦漢時期和羅馬卡帝國時期是東西方文明的重大發展和成熟時期。這里的“文明發展”和“成熟”的含義分別是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羅馬法律建設形成完備體系
B 世襲制度被徹底廢除,羅馬法律建設形成完備體系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羅馬開始頒行成文法D世襲制度被徹底廢除,羅馬開始頒行成文法答案A25.(2009.江蘇省淮州中學測試)《禮記》有“天子為籍千畝”、“天子親耕于南郊,諸侯耕于東郊”的記載,《禮經》有仲春“后率外內命婦始蠶于北郊”的記載。這主要表明
A.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 B.統治者關心百姓疾苦
C. 統治者常能與民同樂 D.統治者“以民為本”
答案A
26(2009.江蘇省淮州中學測試)秦朝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適應了
①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 ②自然經濟存在的需要
③保護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動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23. (2009.福建省莆田九中月考)自秦漢以來,中央和地方官制演變的基本趨勢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邊疆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完善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21.. (2009.天津市寶坻一中月考)古往今來,無論是東方古國,或是西方近代國家,都以建章立制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下列具有此類性質的文獻和制度有:①秦漢郡縣制②“十二銅表法”③英國《權利法案》④美國《1787年憲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
20. (2009.天津市寶坻一中月考)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來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 , 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國家政體”指
A. 王位世襲制 B.中央集權制
C. 文官體制 D. 監察體制答案B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