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歷史上的班超曾以“投筆從戎”為后人所稱道。他當年奉東漢明帝之命,出使和經營西域的根本目的是 ( )
A.收復漢朝在西域地區的失地 B.解除北匈奴對東漢和西域的威脅
C.恢復漢朝和西域各國的交往 D.幫助西域各國擺脫匈奴控制
答案 C
9.《漢書》中記錄了這樣的說法:“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边@段資料不能反映的問題是 ( )
A.商業活動比較繁榮 B.階級壓迫比較嚴重
C.商人經濟地位高于農民 D.重農抑商名不副實
答案 D
8.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論壇,其永久會址位于我國的南海之濱小城博鰲。我國的疆域南至
南海之濱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 A
7.“君主近臣,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閑曹是也。”這是漢武帝為加強皇權而實行的一項措施。對這一措施的正確敘述應是 ( )
A.由近臣組成決策機構 B.剝奪三公權限,擴大尚書臺權力
C.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D.實行三省體制,相權一分為三
答案 A
6.人們常用“漢承秦制,有所損益”來形容秦漢兩朝政治制度的關系,那么,西漢初年的中央集權體制與
秦朝的相比,最大的差別主要在于 ( )
A.中央機構 B.皇帝權力 C.地方建制 D.獨尊儒術
答案 C
5.西周的分封制與西漢初年的王國分封制比較 ( )
A.都是中央集權制 B.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實行的
C.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 D.都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瓦解
答案 B
4.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繼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這主要表現在 ( )
A.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動搖 D.認為人君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
答案 D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記集解》)材料反映了
( )
A.秦朝時人們以金玉為印 B.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C.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 D.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答案 B 秦始皇帝之璽
2.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和鞏固的時期,其思想文化也不斷地深入發展。下列有關敘述中,能正確反映從焚書坑儒到“獨尊儒術”的歷史發展趨勢的一項是 ( )
A.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B.“仁政”思想代替法家思想
C.儒家與法家之爭激烈 D.封建統治思想不斷成熟
答案 D
1.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大帝國后,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于 ( )
A.擴大秦帝國的疆土 B.避免割據局面的出現 C.中央各部門的配合 D.各級地方官吏的選拔
答案 B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