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寧夏理綜·7)將22.4L某氣態氮氧化合物與足量的灼熱銅粉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11.2L(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該氮氧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NO2 B.N2O2 C.N2O D.N2O4
答案:A
解析:根據2NxOy+2yCu=2yCuO+xN2,以及題中數據反應后氣體體積為反應前氣體體積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氣體摩爾體積,阿伏伽德羅常數等知識,題目較為老套,而且這種題目在若干年前就已經經常出現了。
16.(09年廣東理基·20)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2.4 L Cl2中含有NA個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A個Na+
C.1 mol H2與1 mol C12反應生成NA個HCl分子
D.1 mol Ca變成Ca2+時失去的電子數為2NA
答案:D
解析:A選項沒有指出條件是否為標準狀況;B選項中Na+的物質的量為0.2mol,因此Na+
應為0.2NA個;C選項中H2和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l2=2HCl,因此1 mol
H2與1 mol C12反應生成2NA個HCl分子;D選項中Ca失電子的反應為Ca-2e-=Ca2+,因此1 mol
Ca失去2NA個電子數變成Ca2+。所以D選項正確。
17
.(09年江蘇化學·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5℃時,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目為0.2NA
B.標準狀況下,2.24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NA
C.室溫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目為1.5NA
D.標準狀況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1.0NA
答案:C
解析:A項,pH=13也就是意味著c(H+)=1×10-13mol·L-1,則c(OH-)=1×10-1mol·L-1,所以n(OH-)=n(OH-)×V=1×10-1mol·L-1×1L=0.1mol,所以N(OH-)=0.1NA;B項,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該反應為歧化反應),n(Cl2)=0.1mol,那么轉移電子的數目應該為0.1NA;C項,乙烯和丁烯的最簡式都是CH2,則n(CH2)=
=1.5mol,所以n(C)=01.5mol,N(C)=1.5NA;D項,標準狀況下,甲醇為液態,那么甲醇的物質的量就不是1mol,則所含有的氧原子個數也不為NA。
[考點分析]以阿伏伽德羅常數為載體考察如下知識點①考查22.4L/mol的正確使用;②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的計算;③正確表示一定物質的量的某物質微粒所含某種微粒的個數;④考查在標準狀況下一定體積的氣體分子所含的分子數和原子數。
15.(09年廣東化學·6)設NA 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 )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硫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B.乙烯和環丙烷(C3H6 )組成的28g混合氣體中含有3NA 個氫原子
C.標準狀況下,22.4L氯氣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D.將0.1mol氯化鐵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
答案:C
解析: K2SO4中陰離子為硫酸根,1mol硫酸根所帶電荷為2mol,A錯誤。乙烯和C3H6的最簡式相同均為CH2,28g混合氣有2molCH2,所以含4molH原子,B錯誤。Fe3+在溶液中發生水解,0.1molFeCl3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要小于0.1mol,D錯誤。
14.(09年福建理綜·8)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4g鎂的原子量最外層電子數為N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數為0.1N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質子數為10NA
D.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的分子數為NA
答案:C
解析:A項,鎂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故錯;B項,乙酸為弱電解質,部分電離,故H+小于0.1NA,錯;C項,CH4的質子數為10,正確;D項,乙醇標狀下不是氣體,錯。
13.(08年山東理綜·13)NA代表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A.10 mL質量分數為98%的H2SO4,用水稀釋至100 mL,H2SO4的質量分數為9.8%
B.在H2O2+Cl2=2HCl+O2反應中,每生成32 g氧氣,則轉移2 NA個電子
C.標準狀況下,分子數為NA的CO、C2H4混合氣體體積約為22.4 L,質量為28 g
D.一定溫度下,1 L 0.50 mol·L-1NH4Cl溶液與2 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質的量不同
答案:A
解析:選項A中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得:10mL×ρ(前)×98%=100mL×ρ(后)×ω(后),所以ω(后)=,由于反應前后溶液的密度不能確定,所以其質量分數也不能確定;選項B中n(O2)=1mol,O元素的化合價從-1價變為0價,所以每個O原子失去1個電子,故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為2NA;選項C中分子數為NA的CO和C2H4其物質的量為1mol,則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為22.4L,由于它們的摩爾質量都是28g·mol-1,即平均摩爾質量也為28g·mol-1,所以其質量為28g;選項D中由于NH4++H2ONH3·H2O+OH-,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溶液中所含NH4+的物質的量不同。
12.(08年江蘇化學·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A.常溫常壓下的33.6 L氯氣與27 g鋁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3NA
B.標準狀況下,22.4 L己烷中共價鍵數目為19NA
C.由CO2和O2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個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數為2NA
D.1 L濃度為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個CO32-
答案:C
解析:選項A中n(Al)=1mol,Cl2的物質的量不能確定,當Cl2的物質的量小于1.5mol時,轉移的電子數小于3NA,當Cl2的物質的量等于或大于1.5mol時,轉移的電子數為1.5mol;己烷在標準狀況下為液體,所以其物質的量不能用n=來確定;選項C中含有NA個分子的CO2和O2,其物質的量為1mol,而不管是CO2還是O2 1mol中均含有2mol的O,NA個CO2和O2的混合氣體所含的O數為1mol;選項D中CO32-為弱酸根離子,水解后使得CO32-的物質的量小于1mol,CO32-的個數小于NA。
11.(08年海南化學·5)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數為0.25NA
B.標準狀況下,14 g氮氣含有的核外電子數為5NA
C.標準狀況下,22.4 L任意比的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總數均為NA
D.標準狀況下,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1 mol氫氣時,轉移的電子數為NA
答案:C
解析:選項A中CCl4在標準狀況下為液體,所以其物質的量時不能用n=V/22.4計算,選項B中n(N2)=0.5mol,1molN2中含有14mol電子,所以0.5molN2含有7NA;選項C中在標準狀況下,22.4L的氣體為1mol,不管是混合氣體還是純凈的氣體,所含的分子數均為NA;選項D中生成1molH2,轉移的電子數必定為2NA。
10.(08年海南化學·3)在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有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氣體,若兩容器的溫度和壓強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甲的分子數比乙的分子數多
B.甲的物質的量比乙的物質的量少
C.甲的摩爾體積比乙的摩爾體積小
D.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乙的相對分子質量小
答案:B
解析: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即=,由于>1,所以M(甲)>M(乙);由于它們的質量相等,所以甲的物質的量比乙的物質的量少,甲的分子數比乙少;由于它們的外界條件相同,所以它們的摩爾體積相同。
9.(08年廣東理基·19)能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是C
A.1 mol金屬鈉含有的電子數
B.標準狀況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數
C.0.012 g 12C所含的原子數
D.1 L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含的H+
答案: C
解析: A. 1mol 金屬鈉含有的電子數為11NA,而含有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NA;
B. 標準狀況下苯為液態;
C. 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為NA;
D. 硫酸分子式為H2SO4,電離時H2SO4=2H++SO42-。因此,所含H+數應為2NA
8.(08年廣東化學·10)設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值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A.1 mol Cl2與足量Fe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3nA
B.1.5 mol NO2與足量H2O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C.常溫常壓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為3nA
D.0.10mol 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2分子數為0.10nA
答案:BC
解析:Fe過量可使Fe3+還原為Fe2+,A錯誤。3NO2+H2O==2HNO3+NO,易知B正確。C中, 可把N2O4看作2NO2,則有1moLNO2,所以有3mol原子;也可以用極端方法,看作全部NO2或全部N2O4考慮,也可得出結果。3Fe+4H2O===Fe3O4+4H2↑,由方程可知D錯誤。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