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國共政權對峙時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及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說明了什么? (一).社會矛盾:
⑴.新舊軍閥的矛盾: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奉系軍閥仍然控制北京政府,形成新舊軍閥對立;1828年南京國民政府北伐,張學良東北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統一;
⑵.民黨內部矛盾:大革命后,國民黨分裂為眾多派系。寧漢合流,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隨后蔣介石依靠英美帝國主義和江浙財閥支持打敗所有同他抗衡的對手,建立起蔣介石軍事獨裁統治;
⑶.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大革命后,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屠殺革命黨人;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形成國共政權對峙;
⑷.中共黨內斗爭:大革命后中共糾正了左右傾錯誤,走向成熟,形成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的路線;
⑸.中日民族矛盾:30年代起,日本不斷擴大侵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倡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 (二).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20年代后期,表現為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三).說明了: 、.中華民族盡管內部存在各種矛盾斗爭,一旦外敵入侵,各派政治勢力又能一致對外; ②.階級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從屬于民族矛盾
8. 國共政權對峙時期中國社會有何特點? ⑴.國共兩黨由對峙走向再次合作: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瘋狂屠殺革命黨人;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形成國共政權對峙;30年代起,隨著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國共兩黨又逐步走向再次合作抗日; ⑵.社會矛盾由階級矛盾為主轉為中日民族矛盾為主; ⑶.國共兩黨自身發生變化:國民黨內部分化,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⑷.官僚資本形成并確立了對國民經濟的統治地位,新民主主義經濟開始形成; ⑸.美日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20年代美國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采取經濟擴張手段,在中國處于有利地位;30年代日本不斷擴大侵華,美日矛盾不斷激化; ⑹.革命形勢在曲折中發展:大革命后革命處于低潮,隨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進行,革命形勢高漲;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革命力量遭到挫折,長征勝利后,形成抗日救亡新局面,革命形勢重新發展
7. 試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北洋軍閥統治的特點。為此中國人民展開了哪些重大的斗爭活動?結果如何? ①.特點: ⑴.政治上:實行獨裁統治,甚至復辟帝制,投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主權,軍閥割據混戰不息; ⑵.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發展的春天; ⑶.思想文化上:各種思潮更迭,出現尊孔復古逆流; ②.活動結果: 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打擊了北洋軍閥統治,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⑵.激進民主主義者在思想文化上掀起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未能給中國人民指明出路; ⑶.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勝利; ⑷.國共合作掀起國民大革命運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給帝國主義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
8. 1927年是中國政局劇烈動蕩的一年。概括敘述影響這種局勢的國內主要政治力量的發展方向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從階級根源上找出原因。
1927年影響中國政局的政治力量主要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北洋軍閥。
發展方向的變化、原因: ⑴.國民黨由國共合作,各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領導國民大革命運動,發展到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反動獨裁統治: 1927年初,國民政府遷到武漢,革命勢力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國民黨右派反革命面目暴露,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不久,寧漢合流,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一黨專政。 原因:國民黨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革命形勢的發展,必然危及他們階級利益,所以他們叛變革命,鎮壓革命黨人; ⑵.共產黨由同國民黨合作,共同領導革命發展到獨立領導革命,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 1927年,由于中共的右傾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妥協退讓,大革命失敗,革命力量遭到嚴重挫折,大革命失敗后,中共獨立領導革命,開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原因:中共代表無產階級和人民利益,面對國民黨右派的叛變,為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必須調整革命策略; ⑶.北洋軍閥統治基本上被推翻: 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 原因:北洋軍閥是帝國主義、買辦勢力、封建勢力的代表,他們對抗革命,必然被革命的進步力量摧毀。
6. 五四運動至國民大革命時期,中國同時并存馬克思主義和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這一時期中國革命運動主要是在三民主義旗幟下進行,請分析其原因。 ⑴.并存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使民主革命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是民主革命的動力; ②.孫中山繼續堅持民主革命,實現了由舊三民主義到新三民主義的轉變;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共成立,事實上為中國人選擇了一條新的革命道路; 、.新三民主義和中共民主革命綱領基本原則一致; 、.由于反動勢力強大、共產國際促成國共合作,共同領導中國革命; ⑵.三民主義居主導的原因: ①.反帝反封建是當時中國人民共同愿望,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 ②.國共合作后,國民黨成為各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新三民主義不僅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也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基本原則一致,成為各革命階級共同綱領; 、.中共剛建立,力量相對弱小,國民黨力量和影響較大
5. 簡要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后到20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濟、階級關系及政黨組織的變化。并根據這種變化分析辛亥革命和國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處,其失敗的內外因素方面又有什么相同點?這兩次革命的最終結局對中國革命有何啟示? ⑴.變化: ①.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1905年建立了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領導了辛亥革命,后來發展為中國國民黨; ②.辛亥革命后和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中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成立了中國共產黨,1924年國共合作,國民黨改組為各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 ⑵.不同: 、.所處時代:前者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后者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目的、對象:前者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發展資本主義;后者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中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領導者:前者是民族資產階級;后者是在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領導下; 、.群眾基礎:前者依靠革命黨人的力量;后者各革命階級聯盟; 、.結果、影響:前者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準備了新的起點,但蔣介石叛變革命,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⑶.失敗原因相同之處: 、.在客觀因素上都有帝國主義的干涉: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英美帝國主義支持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外反動勢力勾結; 、.主觀因素上都由于革命領導者軟弱妥協,導致革命失。盒梁ジ锩匈Y產階級革命派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沒有發動群眾,在內外反動勢力進攻下,把政權交給袁世凱;國民大革命中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導致失敗; ⑷.結局對中國革命的啟示: 、.中外反動勢力是革命的敵人; ②.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掌握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不能妥協退讓
4. 國民大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的抗爭在斗爭方式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結合近代中國國情及當時國內外形勢,分析這一特點出現的歷史必然性。這種抗爭方式產生了什么影響? ⑴.特點:各革命階級、階層實現了大聯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⑵.歷史必然性: ①.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力量強大,中國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必須聯合起來; 、.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各階級階層革命的共同對象,這就為他們之間的聯合奠定了基礎; 、.以前各革命階級單獨進行的斗爭都相繼失敗,這為各革命階級的聯合斗爭提供了經驗教訓; 、.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為各革命階級的聯合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十月革命后,共產國際積極支持和幫助國共兩黨合作,為中國人民實現聯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⑶.影響: 、.使國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進一步發展和擴大統一戰線,調動各階級、階層共同斗爭,成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法寶之一。
3. 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運動中的領導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⑴.政治上:中共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順應歷史發展進程,制定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并通過統一戰線的政治領導,指引國民革命的發展; ⑵.組織上:在中共的推動和倡導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通過統一戰線,中共領導并組織開展了工農運動,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發展; ⑶.軍事上:中共推動國民黨創辦了黃埔軍校,建立了革命武裝,并在國民革命軍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戰爭中,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⑷.群眾運動方面,中共通過領導五卅運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以及農民運動,配合支持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斗爭等,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推動了北伐戰爭的進行,把國民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
2. 為什么中共既要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又要保持共產黨的獨立性? ⑴.加入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的原因: ①.當時共產黨力量弱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可以使革命統一戰線有統一的組織形式,便于領導革命; ②.國民黨是當時有影響力的大黨,實行黨內合作,能為國民黨接受,有利于改組國民黨; ③.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有利于以合法身份開展革命活動; ⑵.保持獨立性的原因: ①.國共兩黨性質不同:中共是無產階級政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 ②.兩黨指導思想不同:中共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國民黨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最終目標是實現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中共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目的是將國民黨改組為各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這是中共的革命策略,兩黨只能合作,不能合并
2. 中共民主革命綱領與三民主義相比,在近代革命問題上的認識有何異同?兩者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效果有何不同? ⑴.在中國近代革命問題上的共同認識: 、.都把封建主義作為革命的主要對象; 、.都倡導建立民主共和國; 、.都體現了民族獨立的要求; ⑵.不同認識: 、.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不同:三民主義認為中國是封建專制社會;中共民主革命綱領認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中國革命的對象:三民主義認為是滿清王朝;中共民主革命綱領認為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③.對中國革命的動力:三民主義認為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共民主革命綱領認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 、.革命的最終目標:三民主義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要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 ⑶.實踐效果: 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 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最大限度調動了一切革命因素,最終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