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環境減災”衛星不能直接監測的環境問題或自然災害是( )
A.臺風 B.地震 C.水體污染 D.噪聲污染
答案 16.AB 17.BD
2007-2008聯考題
16. 利用“環境減災”衛星對生態環境和災害進行動態監測和預報,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
15.(09東臺市期末)測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術是 ( )
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
答案 B
(09通州期末調研)2008年9月6日11時2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簡稱“環境減災”)A.B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據此回答16-17題。
(09鎮江市三調)下圖為我國華北地區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功能區,該城區有一條河流穿過。據此回答12-14題。
12.若該城市各功能區布局合理,則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區 B.文化區 C.工業區 D.中心商務區
13.若A、均為住宅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g環境優于a B.a地價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響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14.10年后,規劃部門為快捷準確地獲得該地變化狀況,可借助 ( )
A.GPS技術 B.GPS及GIS技術 C.RS及GIS技術 D.GIS技術
答案 12.C 13.A 14.C
(09泰州市聯考)下圖是1986 -1996年黃河三角洲陸地面積增減的變化情況,讀圖回答10-11題。
10.該圖資料來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GS B.GPS C.GIS D.RS
11.下列有關圖10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不正確的是
A.1988年-1990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B.1990年以前黃河入海口以沉積作用為主,三角洲面積增大
C.1990年-1995年初黃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蝕作用為主,三角洲面積減小
D.外力作用對黃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答案 10.D 11.A
(09揚州市期末調研)2008年9月上旬,颶風排著隊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區和美國東南沿海襲來,使途經地區遭受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讀圖完成8-9題。
8.颶風對圖示地區的影響主要有
( )
|
B.當位于颶風中心正南時,新奧爾良吹東北風
C.墨西哥灣沿岸的石油工業受損
D.給舊金山電子工業帶來巨大損失
9.對颶風進行監測預報的主要技術是 ( )
A. RS B.雷達 C.GPS D.GIS
答案 8.AC 9.AD
(09鹽城市一調)下圖為某區域經緯網圖,據此回答6-7題。
6.圖示區域的數碼代號與文化景觀描述相符的是 ( )
A.①梯田層層稻花香 B.②風吹草低現牛羊
C.④山歌陣陣采茶忙 D.⑥翠竹青青有人家
7.制作圖示區域植被分布圖,優先采用的技術是 ( )
A.RS技術 B.GPS技術 C.GIS技術 D.Internet技術
答案 6.CD 7.AC
(09南京期末考試)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也不同。讀黃河流域圖回答3~5題
3.黃河流域作為一個區域,其劃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單一指標劃分 B.利用綜合指標劃分
C.以行政區劃為指標 D.利用氣候、地形等指標
4.甲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要及時獲取湖泊面積變化情況,最快捷途徑是 ( )
A.RS技術 B.GPS技術 C.GIS技術 D.實地考察
5.圖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環境問題分別是
A.氣候干旱、洪澇災害、生物多樣性減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積
答案 3.A 4.A 5.C
(09徐州市第一次質檢)下圖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距離赤道僅300多千米。乞力馬扎羅山峰頂雪冠正面臨著在50年內消失的威脅。據此回答1-2題。
1.下圖影像的獲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遙感(RS) B.全球定位系統(GPS)
C.地理信息系統(GIS) D.數字地球
答案 A
2.關于乞力馬扎羅山峰頂雪冠逐漸消失的原因及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雪冠逐漸消失主要是因為乞力馬扎羅山距離赤道近,氣溫高
B.雪冠逐漸消失主要是因為大氣環流異常,導致山頂降雪量銳減
C.雪冠消失將對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破壞
D.雪冠消失將導致山麓地帶水資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答案 C
2009年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