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改革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運用經濟學常識的有關知識回答:
(1)我國為什么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案 (1)①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②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這一體制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③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體制保證。④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擴大開放,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2)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1.20世紀,在世界現代化發展中有兩次重大的改革調整,一次是美國于1933年實施的羅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國自?1 978年開始實施的改革開放。
(1)請簡要說明這兩次重大的經濟改革的核心內容。
(2)這兩次重大的經濟改革說明,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應如何正確對待計劃與市場?
答案 (1)①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是:強調國家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②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核心內容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4.材料一 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
材料二 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材料一與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與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處?
答案 (1)①斯大林曾與列寧一樣,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不再存在商品生產。但在20世紀50年代初,他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為保持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是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特殊性,即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沒有資本家參加,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生產,因而不會導致資本主義。這種觀點有利于蘇聯經濟建設從實際出發,促進發展。②鄧小平在領導我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中,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配置社會資源的手段,不是社會基本制度的范疇,主張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就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無論是看待商品經濟還是市場經濟,斯大林和鄧小平都沒有在不相容的對立兩極中思考問題,都未將它們看作社會制度的范疇,都把它們的性質與其相聯系的社會制度統一起來,因而都取得理論上的突破,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專題五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
3.20世紀30年代以來,蘇、美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同,對兩國及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1)20世紀30年代,蘇、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簡要分析出現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結合二戰后初期的有關史實,說明蘇、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擴張情況及其影響。
答案 (1)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嚴重問題;美國遭受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但建立了新的經濟運行機制。
(2)蘇聯:實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產值產量,忽視輕工業的發展,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美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導致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3)蘇聯:歐亞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一方面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但也逐漸束縛了各國經濟的發展,為日后國民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美國: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擴展到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2.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論十大關系》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們要處理好什么關系?
(2)應如何處理此關系?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們要處理好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關系。
(2)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要按照農輕重的次序來安排國民經濟計劃,使重工業的發展有可靠的基礎。
1.材料一 早餐一塊黑面包、幾塊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兩碟菜,這是1921年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前,蘇俄政府提供給國際友人的最高飲食待遇。當時蘇俄人民的飲食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 1921年五一勞動節到來時,人們再也抑制不住實施新經濟政策以來的喜悅心情,紛紛走出家門,上街狂歡。
材料三 1921年蘇俄大旱,1922年國民經濟逐步恢復,自1923年開始整個國民經濟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
(2)三個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有哪些重大意義?
答案 (1)材料一說明實施新經濟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滿意,生產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材料二反映了新經濟政策實施后,人民情緒高漲;材料三反映了盡管遭遇干旱,但國民經濟依然快速發展的事實。
(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一、鞏固了工農聯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二、恢復了國民經濟,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三、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道路。
4.材料一 李嘉圖認為,商品價格的波動使資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數量運行,在沒有政府的干預時,農業、商業和制造業最為繁榮,需要國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預。
材料二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時,單純的價格機制無法解決經濟的蕭條與失業問題,對此,政府應積極加強調控。他認為沒有國家的積極干預,資本主義就會滅亡。
材料三 2008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經濟工作,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李嘉圖和凱恩斯的什么觀點?
(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李嘉圖和凱恩斯的觀點對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啟示。
答案 (1)李嘉圖的觀點是:應通過市場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凱恩斯的觀點是:對經濟的發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應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調節。
(2)李嘉圖的觀點正確地看到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場的不足,反對國家干預是不對的。凱恩斯的觀點正確地看到了國家干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準確地闡述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基礎。二要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增強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性。
專題四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
3.新自由主義在拉美的失敗給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么啟示?
答案 (1)我們應該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國家的干預和調控與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2)堅持產權結構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能搞私有化,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同時一定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3)在中國的經濟改革中,需要借鑒和吸收包括新自由主義在內的西方經濟學理論,但不能照搬他們的理論。中國經濟運行機制應該朝著“兩個結合”走:一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有機結合;二是把市場機制與國家宏觀調控有機結合。
2.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和有政府干預的市場經濟兩個階段。由于各國政府干預的程度、方式等不同,當前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呈現出不同的模式。
西方現代市場經濟模式比較
![]() |
市場作用 |
政府干預程度 |
社會保障水平 |
美國模式 |
最大 |
最低 |
較低 |
德國模式 |
中等 |
中等 |
較高 |
日本模式 |
最小 |
最高 |
較低 |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對這三種經濟模式進行評價。
答案 (1)美國模式強調發揮市場作用,束縛少,有利于激發企業的活力,但容易加劇兩極分化。
(2)德國模式通過發揮市場作用來提高效率,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緩解各種社會矛盾,但過大的社會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國的國際競爭力。
(3)日本模式重視政府主導,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易于形成官商勾結,造成政府決策失誤和加劇社會不公。
1.有人認為,羅斯福推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生在這個時代,生在美國,而不是生在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生在這個時代”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生產力飛速發展,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占主導地位,社會化大生產程度大為提高,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突出。危機爆發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挽救危機導致人民不滿情緒高漲。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國家對經濟實行全面干預。
(2)“生在美國”是因為首先美國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全面干預經濟提供了經濟基礎;其次是美國具有相對完善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使美國不至于像德、日那樣走上法西斯擴張道路。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