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對于張中行文章的評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 他的文章開頭一般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而是在行文過程逐步展現自己的思考,將哲思融入對人生的體察觀照之中。
B. 周汝昌先生評論張氏文筆,認為其外表平實,而實際上卻蘊涵匠心,內藏深味,發人深省。
C. 張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剛的偉岸氣象,但并不缺乏對攝生治世之道、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
D. 啟功認為張氏的散文雜文,有隱逸之風,灑脫之姿,傲嘯之態。其實,這正是張氏“布衣學者”的身份決定的。
16.稱張中行為“布衣學者”,理由不貼切的一項是( )(3分)
A. 張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農夫。
B. 張中行本人北大畢業后一直吃筆墨飯,偷閑寫點文章貼補家用。
C. 張中行評級僅屬低級,直到老年,才獲贈一頂“特約編審”的桂冠。
D. 張中行對生活的要求很低,為人古樸,尚古風。
18.文章結尾“北宋前期,詞已有較強的詩化要求”,北宋詞人在哪些方面體現這種要求?請結合文章,概括說明。(6分)
17.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潘閬是詞體詩化的先行者,他的“詩詞一理”觀是宋代詞體詩化理論的開端。
B. “花間派”詞人陳世修認為詞能“吟詠性情”,說明花間繼承者觀念也在改變。
C. 時代的變化,文學創作的固有規律也使詞的功能在經過五代后,開始慢慢改變。
D. 慢詞篇幅較長,容納更深廣的生活內容和情感體驗,受詞體詩化理論的影響,北宋前期逐步成熟。
16.下列關于“詞體詩化理論”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該理論包括把詞視為詩,用傳統詩教來規范其屬性功能,主張用寫詩的方法來寫詞。
B. 在北宋前期“花間派”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該理論已經開始萌芽。
C. 該理論在“詞向詩歌的回歸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D. 該理論使得北宋前期的詞體創作在總體上呈現出與晚唐五代詞迥異的風貌。
14.莊子在《逍遙游》中指出,宋榮子“辯乎榮辱之境”與列子“御風而行”都做得不到位,從本文來看,莊子認為應該怎樣做?(6分)
13.理解詞句。(4分)
①“溫柔的大網張開了,暗藏殺機”,為什么說這種大網是“溫柔的”?
②“這得益于莊子翅膀的輕盈,還有堅實”,“輕盈”與“堅實”怎樣理解?
12.第(3)段說“莊子也是一只獵物”,第(5)段又說“莊子從此不再是一只獵物”,這是為什么?(4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