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漢武帝推行的下列制度,其演變結果與最初目的的不一致的是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附益之法④察舉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5.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內容的發展在于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統③君權神授④天人感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4.秦皇漢武開拓版圖的共同做法包括①打擊匈奴 ②收服西南夷 ③統一管理越族地區④建立與西域各族的聯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3.下列各項能反映兩漢時期我國與朝鮮半島交往情況的是
A.光武帝賜朝鮮國王“漢委奴國王”金印
B.朝鮮半島派遣留學生來華
C.雙方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
D.馬韓因禮儀文化與秦相似稱為“秦韓”
32.右圖為1991年發行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二千二百年》紀念郵票,有關這一事件表述正確的是
A.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6年
B.起義軍在大澤鄉建立了“張楚”政權
C.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具有革命的首創精神
D.起義迫使漢初的統治者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31. 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了 ①中央集權的強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強 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待農而食之,虞(指開發山林川澤等自然資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蔭而通之。"并引《周書》的話說:"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馬遷的經濟主張是
A.肯定人們的求利活動 B.對農工商業一視同仁
C.以農為本 D.重農輕商
29.下列對秦王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實的是
A.“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維(禮義廉恥)不張……故萬民離叛”
C.“所以殄滅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代)也”
D.“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也”
28.從秦俑人物雕塑藝術到敦煌人物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的人物雕塑走過了一條由陽剛到柔美、由世俗走向神性的道路,其原因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