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會階層是指社會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階層,如貴族、奴隸等;社會流動是指不同階層出身者可以因為后天因素而轉換成另一個階層,如平民可以因為努力而變成官員。社會流動變大的意思是不同階層出身的人轉換另一個階層的可能性變大。若用這兩個概念分析春秋、戰國的歷史變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少,社會流動則大
B.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多,社會流動也變大
C.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少,社會流動也變小
D.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多,社會流動則變小
15.玉石具有溫潤、堅硬的特點,我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為
A.玉非常貴重,是財富的標志
B.玉石的特點與我國古代的道德規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飾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14.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發掘大量秦代竹簡,其中一些竹簡上刻著內容具體的《田律》。《田律》規定(大意):從春季2月開始,不準進山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林間小道;不到夏季不準入山采樵,燒草木炭;不準捕捉幼鳥或搗鳥卵;不準毒殺魚龜;不準設置誘捕鳥獸的網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為我們提供的歷史信息是
A.戰國秦漢時期的法律非常嚴酷
B.封建君主力圖把山林湖泊占為己有
C.戰國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意識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D.《田律》中的規定是不科學的,說明人們還不尊重客觀規律
13.《史記》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變法措施中與“家給人足”局面出現無關的是
A.“燔詩書而明法令” B.重農抑商
C.為田開阡陌封疆 D .獎勵耕織
12.推動秦國封建化進程的核心措施是
A.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B.建立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
C.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
D.獎勵軍功,廢除貴族特權
11.中原地區能夠率先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其決定因素是
A.諸侯爭霸的中心
B.政治中心所在地
C.鐵器牛耕率先出現并普及
D.文化昌盛,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10.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君選用人才普遍實行“任人唯賢”、“因功受祿”的制度,這表明
A.新興地主取得統治地位
B.各國采納了墨子“尚賢”的主張
C.奴隸制的特權制度趨于瓦解
D.奴隸主貴族竭力維護舊制度
9.戰國時期,商業發展的基本狀況是
A.開始建立郵驛傳遞制度
B.商業城市發展為政治中心
C.貨幣由混亂走向統一
D.商業中心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
8.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一個較長的分裂時期,造成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度的施行,不利于維護國家統一
B.少數民族的入侵
C.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經濟因素的興起
D.周王室的衰微
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