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是“”成立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條件
2.計算的值為( )
A. B. C. D.
1.( )
A. B. C. D.
48.(1)措施多樣;迷信色彩濃厚。(4分)
(2)特點:國家通過立法保障勞動者權益。(2分)成因:工業革命后工人受剝削沉重,工人運動興起;統治階級維護政權的需要;人權觀念加強和民主政治的發展。(4分)
(3)原因:生產力提高;吸取經濟危機的教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6分)
(4)因素:綜合國力強大。措施: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對外開放;加入世貿組織,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12分)
(5)認識:社會保障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志;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經濟增長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質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帶來的弊端,福利政策應與促進社會發展相結合。(4分)
47. (1)生活狀況:絕大多數時間從事生產勞作;有寫日記的習慣(或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3分)
(2)從事農耕。有利因素:有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經驗(3分)。不利因素: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容易遭受自然災害);地主土地兼并.政府盤剝;近代自然經濟解體帶來的沖擊。(3分)(任答一點給2分,任答兩點3分)
經商致富。有利因素:徽商文化有利于經商;鴉片戰爭后中國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林家種植的茶葉等經濟作物市場前景廣闊(3分)。不利因素:林家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商基礎薄弱;政府的限制(重農抑商政策);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動蕩的社會環境等社會因素的制約(3分)。(任答一點給2分,任答兩點3分)
46.(1)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2分)
(2)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2分)
(3)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世界大市場對中國的全面開放。中國經濟融入世界,有力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2分)
(4)有利于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一體化成為由歐洲公眾參與推動的自下而上的進程。(2分)
材料四 10年前,一場特大洪水,使中華民族經受了嚴峻考驗;10年后,罕見的雪災,又使我們民族經受了同樣的考驗。…98抗洪之所以取得全面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改革開放20年積累了打贏這場“戰爭”的雄厚實力。時隔lO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由1997年7.4萬億元增加到2007年24萬多億元,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起了抗災救災的堅強后盾。到
――賈永《從1998抗洪到抗擊雪災》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代救災的特點。(4分)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突出特點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4分)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發達國家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中,作者認為中國能夠戰勝重大自然災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改革開放30年來,為發展我國的經濟,黨和國家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 (12分)
(5)結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認識。 (4分)
山東省實驗中學2006級第一次診斷性測試
高三歷史試題參 考 答 案 2008 .11
1B
20(5.63%)
355(100%)
說明:①林光?的“外出活動”以經商為主。
②林光?的“生產勞作”以牧牛為主,占264 .5天。
材料二 林家“生產勞作”時間分類統計表
專項
糧食生產
蔬菜生產
經濟作物(茶)
其 他
統計
勞動時間(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說明:糧食包括禾(稻).麥.粟.番薯四類,凡與之有關的勞動視為糧食生產活動。蔬菜.白豆.油菜種植等列入蔬菜生產。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材料,概述林光?的生活狀況。(3分)
(2)在當時,林光?的人生之路可能面臨兩種選擇:其一,從事農耕;其二,經商致富。請你結合林家狀況和時代特點,分別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2分)
5(1.41%)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