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電電池是指既能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即放電),又能將電能轉變成化學能(充電)的一類特殊的電池。充電、放電的反應不能理解為可逆反應(因充電、放電的條件不同)。
4.原電池電極反應式書寫技巧
(1)根據給出的化學方程式或題意,確定原電池的正、負極,弄清正、負極上發生反應的具體物質
(2)弱電解質、氣體、難溶物均用化學式表示,其余以離子符號表示,寫電極反應式時,要遵循質量守恒、元素守恒定律及正負極得失電子數相等的規律,一般用“=”而不用“→”
(3)注意電解質溶液對正、負極反應產物的影響,正、負極產物可根據題意或化學方程式加以確定
(4)正負電極反應式相加得到原電池的總反應式,通常用總反應式減去較易寫的電極反應式,從而得到較難寫的電極反應式。
二、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1)設計原電池(這是近幾年高考的命題熱點)
(2)加快了化學反應速率:形成原電池后,氧化還原反應分別在兩極進行,使反應速率增大,例如:實驗室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在鋅與稀硫酸反應時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使產生H2的速率加快
(3)進行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比較
(4)電化學保護法:即金屬作為原電池的正極而受到保護,如在鐵器表面鍍鋅
(5)從理論上解釋鋼鐵腐蝕的主要原因
三、化學電源
3.判斷原電池正負極常用的方法
負極:一般為較活潑金屬,發生氧化反應;是電子流出的一極,電流流入的一極;或陰離子定向移動極;往往表現溶解。
正極:一般為較不活潑金屬,能導電的非金屬;發生還原反應;電子流入一極,電流流出一極;或陽離子定向移向極;往往表現為有氣泡冒出或固體析出。
2.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如下圖所示)
(1)活潑性不同的電極材料
(2)電解質溶液
(3)構成閉合電路(用導線連接或直接接觸)
(4)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1.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它的原理是將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經過導線傳給氧化劑,使氧化還原反應分別在兩極上進行。
3.溶度積的應用:
通過比較溶度積和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冪的乘積―離子積QC的相對大小,可以判斷難溶電解質在給定條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 >Ksp 溶液過飽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飽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QC= Ksp 溶液飽和,沉淀與溶解處于平衡狀態
QC <Ksp溶液未飽和,無沉淀析出,若加入過量難溶電解質,難溶電解質溶解直至溶液飽和。
第四章電化學
一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影響因素:在一定的溫度下,Ksp是一個常數,稱為溶度積常數,簡稱溶度積,它只受溫度影響,不受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影響。
1.表達公式:沉淀溶解平衡常數,它的符號為Ksp,對于沉淀溶解平衡:MmNn(s) mMn+(aq)+nNm-(aq)。固體純物質不列入平衡常數中。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為表示為:Ksp=[c(Mn+)]m[c(Nm-)]n
5. 沉淀轉化的實質: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一般說來,溶解度小的沉淀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要點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數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