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年全國文綜卷Ⅰ)文學作品的風格、形式和往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回答17-20題。
17)生活在東漢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是,
A.慷慨蒼涼 B.樸實恬淡 C.纏綿婉轉 D浮艷華麗
18)“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最有可能是
A.陳子昂 B.盂浩然 C.杜甫 D.杜牧
19)話本是宋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促使它興起的直接社會原因是
A.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B.商業和城市的繁榮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
1.(05全國文綜Ⅰ)話本是宋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促使它興起的直接社會原因是
A.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B.商業和城市的繁榮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
1、(06年四川文綜卷)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點是
A. 懷念中原故土,滲透了憂傷的感情 B. 著重揭露封建統治的腐朽和黑暗
C. 著重表達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
話本
2、(07上海歷史卷)下列選項中符合《資治通鑒》的寫作年代、編纂體例和選材原則的是
A.漢武帝生平集中于單篇 B.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跡按時間敘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線詳細記載
③ 文學
宋詞
1.(99年廣東歷史卷) 我國古代著名編年體史學著作是
A《史記》 B《史通》 C《通典》 D《資治通鑒》
2、(07江蘇歷史卷)儒學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新儒家”、“儒學復興”、“孔子學院”等現當代文化現象的出現,又反映了儒學的因時之變與應世之用。請簡述先秦、西漢、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并說明中國古代歷史上儒學地位的變化。(14分)
①先秦儒學的代表人物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還主張“禮”(貴賤有“序”)。
②先秦儒學的代表人物還有孟子(孟軻)。他發展了孔子學說,主張仁政。
③西漢儒學的代表人物為董仲舒。他對儒學加以發揮,他倡導的儒學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④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為朱熹。他以儒學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學――理學,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⑤先秦儒學只是眾多思想流派(答“百家爭鳴”亦可)中的重要一家,從西漢武帝時開始儒學居于統治地位,明清兩代新儒學(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史學
1.(05全國文綜Ⅲ)宋代以朱熹為代表的新儒學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經世致用”學說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經世致用”學說
4.(95年上海歷史卷) 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應是①雕版印刷術 ②地動儀 ③《授時歷》④《夢溪筆談》⑤《齊民要術》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②⑤①④③ D⑤①④③②
② 理學和史學
理學
3、(08年寧夏文綜卷44)(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涯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如一彈丸,以粉涂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夢溪筆談》
材料二
中國的傳統歷法是陰陽合歷,節氣與月份的關系并不固定,而節氣對農業生產等活動有著很大影響。為使節氣與月份之間建立起相對固定的關系,沈括大膽提出了一種純陽歷的歷日制度,即十二節氣歷法。這種歷法可以說是歷法史上帶有革命性的創意。它完全以太陽運動為計算依據,按節氣定歷,既簡便易算,又有利于農事活動的安排。但由于這種陽歷否定了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陰陽合歷,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罵”而難以實行。可是,沈括滿有信心地說:“然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陽歷,其實質與沈括的“十二節氣歷”是很相似的。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實地考察;模擬實驗;總結經驗和規律
具有積極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實踐;突破陳見,勇于創新
郭守敬和《授時歷》
2、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回答12~14題。(08年重慶文綜卷12)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學習,需重點查閱
A.《考工記》 B.《神農本草經》 C.《齊民要術》 D.《夢溪筆談》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