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9.云南測試)聯合國是1945年成立的國際組織,它的主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發展各國間
的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你認為中國儒家學說中與聯合國的宗旨比較吻合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克己復禮” D.“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答案 A
1.2003年12月lO日,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學家的一段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話( )
A.否定了傳統儒學 B.創立了心學
C.闡明了理學的綱常倫理 D.說明了理學有一這定的現實意義
答案 D
3.(09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一次月考)馬克思指出:東方小農“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上述情況從一個角度說明
( )
A.東方小農在思想上信奉皇權主義
B.封閉的自然環境和農耕經濟促使專制的產生
C.小農經濟是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經濟基礎
D.儒家學說是中國專制主義的理論基礎
答案 C
題組二
一選擇題
2.(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高三二次摸底)右圖是發現于高昌古城(5世紀景教傳入高昌的歷史見證)的一幅珍貴壁畫“圣枝圖”。唐代管轄此地區的機構應是
( )
A.西域都護
B.北庭都護府
C.安西都護府
D.黑水都督府
答案 C
1.(09安徽省安慶高士中學高三二次月考)據史書記載,唐朝時的一個民族政權“南比新羅,以泥河為境,東窮海,筑城郭以居。……地方五千里,戶十余萬,勝兵數萬。”這段史料說明的情況是 ( )
A.回紇發展農業 B.黑水都督府的設置
C.渤海全盛時期 D.東突厥的文明進
答案 C
26.(2010.湖北省黃岡中學月考)(16分)中國古代治理國家的準則和規范歷經變化,逐漸形成中國特有的法律傳統。到了近代,受西方的沖擊和影響,近代法律制度逐漸在中國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時期,形成了以“禮”治國的制度體系。“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專為貴族所有,即所謂“禮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戰國,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以法治國的學說和法治逐漸興起。
材料二 中國傳統的法律體系從秦漢時開始形成。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歷史十五講》說:“漢律特別強調皇權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導思想則為禮法并用,以禮入法,儒家經義成為法理的基礎,堅持德主刑輔,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體系‘禮刑一體’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開展的過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議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發布了修訂法律的諭旨:“中國律例自漢唐以來,代有增改。……惟是為治之道,尤貴因時制宜,今昔情勢不同,非參酌適中,不能推行盡善。近來地利日興,商務日廣,如礦律、路律、商律等糞,皆應妥議專夸。”
--張海鵬等《中國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六條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項之自由權:人民之身體,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人民有書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十九條 參議院之職權如左: 一、議決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條 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關于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別以法律定之。
--節選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時期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發生什么變化?(1分)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此持什么觀點?(2分)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特點。(3分)
(3)根據材料三和所所學知識,說明“今昔情勢不同”的表現。(3分)
(4)根據材料四、五和所學知識,概括出兩部憲法的基本原則。(5分)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比,1954年憲法具有哪些進步性?(2分)
答案 (1)變化:從三代的以禮治國到春秋戰國時期法治的開始形成。(1分)
態度:孔子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1分),主張“克已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使社會能夠君臣有別,長幼有序。(1分)
(2)特點:皇權高于法律;(1分)儒家思想為法律的基礎;(1分)禮法并用。(1分)
(3)表現:西方近代政治理論傳入;(1分)資產階級政治運動興起,(或清朝出現統治危機亦可);(1分)近代經濟活動的需要。(1分)
(4)原則:《約法》:實行法治;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主權在民;分權制衡;尊重人權。(3分)《憲法》:社會主義原則、人民民主原則;(2分)
進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廣泛的民主權利;取消民主權利的各種限制。(2分)
2009年聯考題
題組一
選擇題
25.(2010.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調研測試)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運動半徑很小。下列理解正確的有
①人們的思想相對保守
②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居民流動性小
③傳統農業社會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上
④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是主流的生活理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24.(2010.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調研測試)一位西方學者評論秦始皇:“建立了絕對的專制制度,這一制度以個人親信為基礎,而不考慮世系和教育。”從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角度看,這一政治轉向的積極意義主要在
A.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B.從軍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轉變
C.從分權政治向專制政治轉變 D.從地方分權向中央集權轉變
答案A
23. (2010.湖南雅禮中學月考)關于清朝閉關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阻礙了中國手工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B、目的在于維護國內商品市場
C、是對外商品加以種種限制的政策
D、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相適應
答案B
22.(2010.湖南雅禮中學月考)歷代封建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和打擊工商業者 B、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
C、維護自然經濟 D、鞏固封建統治
答案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