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恰當使用關聯詞語,正確表達分句間的關系
運用長復句,分句間往往要使用關聯詞語。恰當地使用關聯詞語,可以把分句間的邏輯事理關系正確地表達出來。關聯詞語使用不當,就會把分句間的關系表達錯了。
例4:①如果作者的想象脫離了人物的思想實際,過于夸大人物的事跡,反而可能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②適當的語音停頓,雖然是換氣的需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準確表達語意的需要,也是自然轉換性緒的需要。
句①總體上是一個假設關系的復句,同“如果”相呼應的應該是“就”,而最后一個分句用了“反而”--“反而”表示遞進關系,因而將分句間的關系表達錯了。句②是說明語音停頓的作用,著重強調后兩種作用,有遞進意味,與第一分句之間沒有轉折關系,不能用“雖然……但是……”來表達。這句話可以改為“適當的語音停頓是換氣的需要,更是準確表達語意和轉換情緒的需要。”
從日常口頭表達和作文來看,最需要注意的是濫用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明明前后分句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而用“因此……”“所以……”,這是應當特別注意的。
4.句子結構要單一,避免句式雜糅
要表達一個意思,首先要確定選用什么樣的句式,如果猶豫不定,既想用這種句式表達,又想用那種句式表達,結果會把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造成句子結構混亂,意思表達不清。
句式雜糅,有以下幾種情況:
(1)二句合一。
如:拍攝《錦繡山河》的電視節目由鳳城電視臺和方正集團聯合攝制,目前雙方的各項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這個句子的前一分句有兩種表達方式:其一是《錦繡山河》的電視節目由鳳城電視臺和方正集團聯合錄制;一是拍攝《錦繡山河》電視節目的是鳳城電視臺和方正集團。原句卻把這兩種表達方式強行合在一句中,造成了結構混亂。正確的表達是兩者取其一。
(2)格式雜糅
如:一個人自學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內因起決定作用。
這一句把“關鍵在于……”和“……起決定作用”兩種格式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結構混亂。正確的方法是兩者取其一。
常見的格式雜糅還有:
① 包括……
由……組成
② 本著……原則
以……為原則
③ 超過……
在……以上
④ 深受……的歡迎
深為……所歡迎
3.恰當排列句子成分,避免產生語序不當
漢語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一般是比較固定的,不同的語序反映不同的組合關系,表示不同的意義。例如“我學習”和“學習我”意思迥異;“有一家火力發電廠停產”和“火力發電廠有一家停產”這兩句話在一定的語境下,其意思也會各不相同。長句的組成成分結構復雜,形成不同的結構層次。因此運用長句時,尤其要注意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如果語序不合理,就會使句子的意思表達不清,或表達得不合事理,或產生歧義。
請先看下面一道試題:
與下面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 )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A.這幾處的船如秦淮河的船一樣,都不能引起乘客的情韻,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
B.這幾處的船如秦淮河的船一樣,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
C.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里的船一樣。
D.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如秦淮河里的船一樣,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
題面上的一句話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散文中的原句。它的意思是秦淮河里的船比其他四個地方的船都要好。下面與它相銜接的句子應該順著這個意思往下說。再考察四個選項,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是句子成分排列的順序不同。究竟選擇哪一句呢?只能選C項,因為C項說其他幾處的船不好;分號后的一分句是狀語后置,意思是說,那幾處的船都不如秦淮河的船一樣引起乘客們的情韻。A、B兩項顯然說秦淮河的船也不好,不能與原句銜接;D項分號前說“這幾處的船”不好,很顯然,分號后的話卻說秦淮河的船也不好,自然也不能與原句相接。
這一個例子告訴我們,漢語是很重視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的。一旦排列不當,意思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從高中生來說,詞語排列順序不當,主要有定語,狀語和并列詞語排列順序不當等現象。
例3:①出海歸來的漁民們滿懷著豐收的喜悅,一筐一筐地抬著鮮魚,走回炊煙裊裊的漁村。
②星期天,我們全班同學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豐富多彩的農業展覽館的展品。
③楊廣曾經滅掉了陳朝,以后也跟陳后主一樣荒淫奢糜,為唐所滅,成了亡國之君。
④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必須把解決群眾遇到的各種困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認真克服并隨時發現這方面的缺點。
本例全有成分排列不當的毛病。句①“一筐一筐”作“抬著”的狀語,并不能表現漁民的喜悅,也可能是“磨洋工”;它應作“鮮魚”的定語,以顯示“鮮魚”的多,從而表現出豐收的喜悅。句②的“豐富多彩”作“農業展覽館”的定語,是不恰當的,應移作“展品”的定語,才符合事理。句③似乎是說楊廣和陳后主一樣荒淫奢糜,一樣為唐所滅,這在事理上是說不通的。應該把“也跟陳后主一樣荒淫奢糜”移到“為唐所滅”的后面,補充說明“為唐所滅”的原因。句④的“認真克服”和“隨時發現”是并列短語,它們的位置似乎無關緊要,但從事理上說,應是“發現”在先,“克服”在后,因此應該對換位置。
2.句子成分搭配要恰當,避免搭配不當的毛病。
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語義搭配的關系。語義搭配,除了習慣而外,主要是邏輯事理問題。合乎邏輯事理,合乎語言習慣,就是搭配得當;反之,就搭配不當,句子成分簡單,搭配一般不易出錯,一旦出了毛病,也容易看出來。長句成分比較復雜,中心語之間距離較遠,如果照應不周,就容易發生搭配不當的毛病。特別是當搭配的成分包含多項意思時,很容易顧此失彼。
例2:①革命前輩這種住不求豪華的房屋,行不求名牌舒適的汽車,食不球美味,衣不求時髦的始終如一的艱苦樸素作風,是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革命家的高貴品質。
②現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土坯窯洞,那崎嶇的道路,那熟悉的鄉音,那黃土高坡上的人們特有的爽朗和幽默的笑聲。
③所有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必須認真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政策,忠實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勤政廉政而不用權力謀求私利。
本例句①雖然較長,但通過緊縮可知其主干是“作風是品質”。“作風”,指思想上、工作上或生活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是外在的東西;“品質”,指行為、作風上所表現的思想、品性等本質,是內在的東西。因此說“作風是品質”不合適,屬主謂搭配不當,應把動詞“是”改為“表現了”。這樣,全句的主干是“作風表現了品質”,這樣的搭配是恰當的。
句②也是單句,主語是“我”謂語是動詞“看到(了)”,其后是由五個偏正短語組成的長賓語。其中“熟悉的鄉音”、“爽朗和幽默的笑聲”不能跟動詞“看到”相搭配。應該在“那熟悉的鄉音”前加“聽到”。再則,“爽朗”是可以修飾“笑聲”的,而“幽默”一般不能修飾“笑聲”。應將它改為“爽朗的笑聲和幽默的話語”。
句③是一個復句,全句的主語是“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第一個分句的謂語動詞是“遵守”,它可以與“法律、法規”搭配,而不能與“政策”搭配,應在“政策”前加動詞“執行”,或改為“按政策辦事”。
在造句或辨析病句時,對主謂搭配,一定要注意一主多謂或多主一謂的搭配;對動賓搭配,一定要注意一動多賓、多動一賓或多動多賓的搭配;對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多項定語、多項狀語與中心語的搭配。
1.句子結構要完整,避免殘缺不全
一個正確的句子,在結構上必須是完整的。必就是說,句子應該具備的成分不能夠缺少,這樣才能把意思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這里所說的“應該具備的成分”是指主語、謂語,也包含該有的賓語。長單句的構成成分大都是由各種復雜的短語充當的,也有以復句充當句子成分的。特別是當偏正短語充當句子成分,中心語前頭有很長的定語或狀語時,容易把中心語丟掉。
例1:①本文通過對嚴貢生與嚴監生勾結官府橫行鄉里的罪惡行徑,刻劃了他們在封建倫理綱常掩蓋下的丑惡面目。
②娃哈哈AD鈣奶,運用高科技手段,解決了維生素A易氧化、不穩定、保持維生素被充分吸收,發揮保護視力的作用。
本例兩句都是比較長的句子。句①的主語是“本文”,謂語是動詞“刻劃”,賓語是“丑惡面目”,看起來結構完整。但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插入了一個由價賓短語“通過對……罪惡行徑”作狀語。介詞“通過”的賓語本應是以“描寫”為中心語的名詞性偏正短語,但因中心語前有一個很長的修飾語,而且修飾語中又包含了一個偏正短語,作者誤將這個偏正短語的中心語“罪惡行徑”取代了賓語的中心語,因而結構不完整,應該在“罪惡行徑”之后加上“(的)描寫”,以作為介詞“通過”的賓語,這樣,結構就完整了。
句②是一個復句。全句主語是“娃哈哈AD鈣奶”,動詞謂語之一“解決”后面跟了“維生素A易氧化”和“不穩定”這兩個并列短語,并且誤把這兩個并列短語作“解決”的賓語,造成了結構不完整。其實它只是賓語的修飾語,只有加上“的問題”這一中心語,動詞“解決”才有了它的賓語。
以上兩例說明了造句中常見的成分殘缺不全的情況。此外,濫用介詞或動詞“使”用得不當,也會使句子失去主語。這也是常見的結構不完整的情況。
上述這些語病,大多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只要在寫完句子后多讀幾遍,借助學過的語法知識,這樣的語病是不難發現和改正的。
2.新學年開始時,某校校長請來三位老師,對他們說:“根據一貫表現判斷,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教師。我特意挑選了120名最優秀的新生編為三個班,你們各帶一個班,希望你們讓他們發展得更好。”
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心盡力。校長又叮囑道:“不要讓這些孩子和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一年之后。這三個班學生的成績果然排在本縣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老師們,這些學生并不是特意挑選出來的,而是隨機抽取的;他們三個人也是隨機抽掉的。還說:“當你們面臨挑戰時,你們不妨告訴自己,你就是最優秀的,那么結果肯定就不一樣。”
請以“最優秀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同上。
1.日本一名育種專家經過多年的精心實驗,培育出一種新型西瓜。這種西瓜外型不是圓的,而是近乎方型的。內瓤呈白色,水分充足,味甜美,但含糖量不高,很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可是,面市后幾乎無人問津,有人甚至說:“這也叫西瓜?”
生活中類似的現象很多。請以“方型西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的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高考作文的選材,要反對“胡編亂造”,防止對試題所給材料作簡單模仿,這已有許多人談過了,不去說它。這里只說防止“低幼化”。自從1998年高考小作文《媽媽只洗了一只鞋》開始,作文選材的低幼化越來越明顯。從選材區間來說,許多考生熱衷于寫幼兒園、小學的生活,而少寫高中階段的生活;寫考中階段的生活也很少,涉及教育改革、學習思想的變化,或自己經歷的挫折曲折及其感悟等,許多人在寫家中的小花瓶破碎了,究竟是誰打壞的;放在抽屜里的幾元錢不見了,是誰偷的;有一本復習資料究竟借不借給同學看,自己的橡皮找不到了,是誰拿的;題目做不出來怎么辦……我們不是說這些材料不能寫,而是說一個高中畢業生有價值的生活是否就是這些。我們的同學視野應當開闊一點,思考問題應該深入一點,從而寫出真正有價值的文章來。
(二)怎樣用好從生活中獲得的材料
“用好”的途徑多種多樣,這里主要介紹三種:
1.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寫進作文
有些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材料,正好與試題的要求相契合,便可以把原汁原味的生活故事寫進文章。如上文所舉的《外婆的選擇》。
2.對生活故事作一定程度的“加工”
這里所說的“加工”,主要是對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確定一個較好的寫作角度。筆者曾讓學生以《張牧野今天沒有來上學》為題寫“想像”作文。不少同學根據對平時有同學未來上學的情況的了解,注重編“故事”。有一位同學卻這樣寫:張牧野未來上學,現主任非常著急,多方尋找聯絡;同學們對張牧野非常關心,有的課間打電話,有同學課余分頭去尋找。校長也非常著急,下命令一定要尋找到,否則影響學校年終評上“文明學校”。新聞記者也極為關注,多方打聽是否是課業負擔過重、承受不了,是不是老師“傷害”了張牧野的心靈……不料傍晚張牧野從醫院打來電話,說自己發燒在醫院吊水,賜剛吊完、開始退燒。他這樣把故事在現實的社會背景上來寫,寫出世人的不同心理、不同的嘴臉,褒貶而不露痕跡,令人稱道。
3.根據試題需要對材料作“轉化”
生活中的故事往往包含著多方面的意義,因此可作不同角度的轉化運用。譬如城市的農民工問題,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個話題可以用,寫移植農民工的記憶,懂得生活的艱難、就業的不易、創造新生活的艱辛等等;寫“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以用,寫不同的人對農民工的不同評價并探究其原因;寫“誠信”這個話題可以用,寫農民工從事最臟、最苦、最累的工作,以改變城市的面貌,這既是對建設的誠信,也是對自己的誠信;至于寫感情與認知的關系,更可以運用。
這樣的“轉化”,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藝術。這種“創造”和“藝術”,就是對材料作不同的角度的開掘,寫出符合試題要求的佳作。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