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從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
我們的做法是:
1.回顧自己18年的生命歷程
一個高中畢業生,經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這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的生活,各有其具體內容,各有其特點。更重要的是,這18年的生命歷程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歷一些起伏曲折,總會與其他人發生一定的矛盾沖突或產生某種感性糾葛。回憶這樣的生活經歷,特別是這樣一些經歷中的若干生活細節,在適合題目需要時寫進文章,便會別有情味。如果把這樣的材料作為評論的對象,就可以寫出入情入理的文章,因為這樣的經歷本身就包含著自己對生活的體驗。
2.回顧自己親友的生活狀態
現實的社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自己的親友的命運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家庭中,有的隨著社會進步而向前發展了,有的卻走向了相反的道路。同樣是下崗,有的自強不息,在艱難中崛起;有的卻自抱自棄,消極甚至沉淪了。有時面對著同一問題,抱不同生活態度的人會發生激烈的思想碰撞,甚至在行為上發生沖突,這些都是鮮活的寫作材料。2002年,有一位同學遵循此道,寫了一篇《外婆的選擇》。該同學的外婆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做個什么“大事”。外婆得了癌癥,其子女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延緩外婆的生命。不料外婆拒絕一切治療。其理由只有兩條:一條是外婆說,她一生都愛美,不論什么情況下頭發總是梳得整整齊齊,衣服總是穿得干干凈凈,如果接受放療或化療,頭發、眉毛都掉光了,死了以后,孩子夢見這樣的形象,還不嚇得半死?另一條理由是外婆說,子女們經濟都不富裕,如果把這有限的錢用在無效的治療上,還不如把這些錢留著孫子、外孫女的教育經費。這是一個普通家庭婦女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卻表現出她崇高、博大的精神世界。這樣的文章比起那些胡編亂造的文章不知高明多少倍,自然能得到很好的分數,因為文能引起閱卷者心靈的震動。
2003年,有一名考寫了一篇題為《面試主考官》的優秀作文,寫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的事。母親在單位主管人事工作,每年主持招聘員工的面試,并直接面試最后的幾名。這一次她對最后五人親自挑選。她排除了4名,選中一名與自己的女兒長得很像的應屆大學生。雖然我們不能認定這名考生寫的是真人真事,但它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加上文章構思較為新巧,對挑選的過程也寫得起伏曲折,這篇文章也得了高分。
3.回顧自己高中階段的作文
在高中的三年中,總有成功或失敗之作。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或老師覺得最好的回憶出來,根據高考作文試題的需要,適當加以改寫,也會成為佳作。筆者在高中階段主要搞專題寫作訓練。通常圍繞一個中心作一定的調查研究,獲得大量的材料,然后進行多種文體的寫作。作為“保留節目”的有兩個:一是城市“農民工問題”,一是南京老城區“小巷文化”的調查及寫作。因此,高考中每每有同學運用這方面的材料寫出優秀之作。
通過這三方面的“回顧”,同學們可以提升對自己、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和感悟,獲得鮮活的寫作材料,文章就會寫得比較充實,比較豐滿。
正如流行歌曲所說“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日新月異、千變萬化、光怪陸離的現實生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我們不應回避現實,而應該關注現實,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的材料,可以寫出富有時代氣息、生活氣息的文章。
如果翻用流行歌曲中的歌詞,我們也可以說“內部的世界真精彩”。我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校內的教育教學改革、新課程標準的設施,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新面貌;我們的家庭成員、家庭生活也在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如此等等,都是我們的熟悉的,自然也是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2.老農把一匹高大的白馬拴在一個細而短的木樁上。有人擔心地說:“它不會跑掉吧?”老農哈哈一笑,“才不會呢!”他說這匹馬還是小馬駒時,就拴在這個木樁上。起初,它撒野地想從那木樁上掙脫出去。可是,那時它的勁太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轉,它就蔫了。后來,它長大了,就再也不跟本木樁斗了。有一回,我故意把飼料放在它剛好夠不著的地方,可它只叫了兩聲,腦袋就蔫了,……你說它多乖!
一根形同虛設的木樁居然使得一匹高大的白馬服服貼貼。細細想來,良多啟發。請以“木樁與馬”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同上題。
1.一位古詩人寫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一位哲人則說:“一個生命之樹偉岸的人,首先是一個靈魂根系深廣的人。”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樹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樹冠領有空間的兩倍。泰戈爾說:“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在生活中,人們心里都裝有各種“根”的故事,有著關于“根”的感情。請以“根”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容應在這個話題的范圍之內; ②所給材料可用可不用; ③立意自定;④文體自選; ⑤題目自擬; ⑥不少于800字;⑦不得抄襲。
說到底,文章的藝術就是語言的藝術。相同的內容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就會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有一篇題為“奶茶”的作文,用了一個很普通的故事來演繹“感情的新疏與對事物的認知。”一個叫靜的女孩因為曾唱過李阿姨店里的奶茶,對李阿姨有了好感。于是在沒有實踐的情況下,就輕易否定了別人店里本來也不錯的奶茶,舍近而求遠。但這篇文章讀來就令人覺得很有味。你看,“璐指著不遠處一個小小的奶茶店,火辣辣的陽光立刻傾撒在她的胳膊上,她急忙收回去。”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把天氣的炎熱寫得真切可感。“璐的嘴唇更是干得像皺著的花瓣,紅得厲害。”這樣的比喻多么準確、精彩。“靜看著璐,突然覺得有點對不住她。”這樣的結尾多么含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努力提高語言能力,基本要求是“說清楚”;說真切、說透徹,說出情味來,是高標準的要求。在語言上,一定要有追求。一句普通的話,能否換一個引人入勝的說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點?一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調整一下句式?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可以不可以來一點鋪陳渲染?可以不可要以來一點排比增強一點氣勢?可以不可以來一點設問、反問?可不可以來一點口語、熟語來陳述?
總之,提高語言能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雖然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我們有所追求,有所行動,語言能力不斷提高是可以實現的。
歷來文章講究“豹尾“。高考作文雖然來必能達到這種境界,如果考生能有這樣的意識,就不能小看文章的結尾。但是,高考有不少作文的結尾喜歡裝腔作勢。寫議論文很想借此來造成一種氣勢,其突出的表現有發號召的,有說一些連自己也不太相信的空話、套話、大話的。2002年寫“心靈的選擇”,有一名考生在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時時面臨選擇,只有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來決定自己的選擇,選擇才有意義有價值。”這樣的說法自然是正確的,但他完全不像一個中學生說的話,很有點“干部腔”,不是小干部的“腔”,而是大干部的“腔”,很有點蒼白無力。
結尾處理要冷靜,要注意語言的節奏,可以小結一下自己的觀點,但不要過于重復;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引人思考,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求得解難釋疑的幫助。總之,誠懇、自然,引人思考為上。2003年,有一名考生在題為“品味芳香”的議論文是這樣結尾的:“紀伯倫說過,認知是天使的眼淚,落在對著月光歌唱的蚌中形成了珍珠。我愿自己感情的洪流,化作名貴的香木,在烈火焚燒中顯出濃厚的認知之香。”有一篇題為《逼供》的記敘文是這樣結尾的:“我惶恐,又好像明白了什么。連清官都難于在親疏中辨真偽,更何況我父親!”這樣的結尾不是很好嗎?
一些考生的文章分段過粗,常常是開頭、結尾各一段,中間一段,這顯然是過粗,但現,不足以清楚地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但現在主要的傾向是過細。有的考生800字的文章要分到十七八段,幾乎是一句話一段,形式像散文詩,內容卻不是。分段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既要考慮表達的需要,又要顧及內容的相對完整性。不該分時卻分了,必然破壞文章的結構,破壞文章內容的表達。雞零狗碎,不可取。
有一篇題為《放正心靈的天平》的文章,除開頭、結尾外,中間五段,每段的開頭是這樣的:
放正心靈的天平,心中接受到的才是真正的世界……
放正心靈的天平,心中享受到的才是完整的甜蜜……
放正心靈的天平,心中創造的才是完整的美麗……
放正心靈的天平,需要一視同仁的愛……
放正心靈的天平,需要沒有差別的罰……
這篇文章用排比的方法來寫每段開頭的一句,讀來不覺得單調、重復,原因是作者在排比中有著相當自然的遞進。既有感情的遞進,更有思維和觀點的遞進,在表面相似中,蘊含著觀點的深化。看得出作者在分段上是經過一番思考的。雖然我們文章的分段并不一定都要追求這種形式,但在分段中反映出文章內在的層次,顯示出在排比中推進的寫作思路,這是應當借鑒的。
進一步說,對于表達能力不很強的考生來說,用“段首標其目“的寫法是可行的。
不論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許多考生文章的開頭都來一個“順水推舟”,復述材料的內容。這種“順水推舟”法說的全是“廢話”,“言不及義”。要逼著自己把最要說的話在開頭,用最簡明的語句說出來,“先聲奪人”,讓閱卷者不能不注意,不能不“刮目相看”。
說到這一點令我想起了1986年一位考生作文的開頭。當年作文的話題是“樹木·森林·氣候”。當許多考生復述材料或大談“個人服從集體”之時,這位考生這樣寫道:“不錯,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像一株樹木不能改變氣候一樣,但是,我要說,如果沒有每個個人作用的發揮,集體的力量等于零。”你看,其見解多么辯證,其表達多么簡潔、鮮明、有力,以至18年后的今天我還記得清清楚楚。這樣的開頭,能不讓文章得高分嗎?
讓我們再看2003年的幾篇文章的開頭:
《屈原之輸》:我曾認真地想過,如果,只是如果,屈原是一楚王的兒子或是兄弟,我們今天是否還有粽子吃。可嘆。
《公雞做官》:哈!我家祖墳讓我冒出了這么一來青煙,我也做官了!雖然只管三只雞,但“官不在小,有權則行”嘛!
《放下感情的葉片》: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殞落,我們才悲哀于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與死神作殊死搏斗時,我們才咒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時,我們才會正視社會上的毒瘤……
《撥開感情的迷霧》:感情,如同一陣從天而降的迷霧,遮住了多少前瞻的視線,暗淡了多少探尋的目光。今天,我要仰天長嘆:感情,請你收起。
這幾篇文章的開頭的方 法和風格各不相同,但是共同點卻是鮮明的,節合題意,扣住主旨,簡潔明白,富有感情色彩,因而是很能引起閱卷者注目的。
善始者,事成半。
“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這里講“出新”,主要是指能給人一點新鮮感,最好能做到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要知道,考場作文不是賽跑。賽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號令一響,只比速度。高考作文雖是同一話題作文,卻像舞蹈比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編排動作,就得有自己的一套,給人以新鮮感,甚至讓人眼睛一亮。
構思出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要是寫作角度的出新的就以2003年的高考作文來說吧,寫感情的親疏與認知的深淺正誤之間的關系,你說“不要以感情親疏看事物”、“撥開感情的葉片”(都是作文標題,下同),我偏說“愛,所以美”,“情人眼中出西施”;你說“愛,所以美”,我偏說“冷眼”;你寫“眼中的水”是“柔美”的,我卻說“水是殘暴的”、“狡猾的”,“水,因你而美”;你寫“微笑面對”,我卻寫“另一種哭泣”(指為某明星墜樓而死哭泣);你寫“爸爸眼中的我”,我卻寫“貓看”(以貓的親身體驗看人,看人的價值判斷)。
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復雜的多面體,橫看成嶺側成峰“。構思,就要尋求到”符合題意的具有某種獨到之處的表達角度,而不是故意“抬杠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