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①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堅持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原則。(3分)
②在尊重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顯示了中央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預見性、目的性和創造性,表現出高超的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做到了尊重和利用客觀經濟規律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4分)
③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中央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這一點。(3分)
(7)①我國公民享有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方面的廣泛權利,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和維護公民權利的需要。(3分)
②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解決民生問題,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和諧。(3分)
③作為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和執行者,我國政府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積極履行經濟職能、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政府有責任采取措施解決民生問題。(4分)
38.(1)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提高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增長;
②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③有利于擴大城鄉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⑤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經濟效益。
(2)①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各級政府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②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中小企業要利用經營機制靈活的優點,發揮積極主動性,艱苦奮斗,實現新的發展。
③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具有創新精神,加快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
④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解決當前困難和謀求長遠發展結合起來。
(3)①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我國要在財稅、金融、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舉措,充分發揮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
②加強經濟調節,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促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③加強市場監管,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④加強社會管理,推動中小企業聯合、兼并、提高與大企業的配套協作能力。
⑤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37.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路徑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歷史可能循著某種路徑發展,歷史條件改變了,發展的路徑也可能改變,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轉折。洋務新政(洋務運動)的興起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次重要轉折。它雖然沒有使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生產方式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但卻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長提供了基礎。
材料三 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晚清時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從一個完全的獨立國家變為半殖民地的國家;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國民時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沉淪”和“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即是“沉淪”的谷底時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時期,是“沉淪”到“上升”的轉折期。
--兩段材料皆摘自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
請回答:
(1)歷史圖片往往反映歷史發展的重大時刻。結合所學知識,請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幅圖分
別與我國哪三大歷史事件相聯系?(3分)圖一、圖二所反映事物的創辦者分別是誰?(2分)三幅圖所反映事物的共同點是什么?(2分)
(2)圖一所代表的歷史事件往往被看作中國追趕世界潮流的開始。與此同時,中國的鄰國
中還有哪兩個國家也在追趕這個世界潮流?(2分)試分析這兩國變革的相同點。(8分)
(3)結合洋務運動的內容簡要分析,材料二中所說的洋務新政是如何為資產階級改良派、
革命派成長提供基礎的?(6分)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1901到1920年間近代中國由“沉淪”到“上
升”的原因。(9分)
36.(36分)讀我國中部某地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全國性商品糧、棉基地是
平原,并分析其植棉
的有利與不利自然因素。(8分)
(2)圖示地區南部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
屬產地,試從資源方面分析該地發
展有色金屬工業有利區位因素,及
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8分)
(3)簡析圖示南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根本原
因及有效的治理措施 。(6分)
(4)圖示地區最大的鋼鐵工業中心是 ,其發展鋼鐵工業的不利因素是 ,現在該市的鋼鐵企業有些
分廠向城外遷移,其主要原因是
。(6分)
(5)該地區內的廬山、鄱陽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這里湖光山色,景色迷人。
①按成因廬山屬 山,鄱陽湖屬 湖。(4分)
②廬山的云海是很美的,每當雨過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霧起云涌,鋪天蓋地而來。簡要分析廬山云霧多出現在雨過天晴或在日出前后的原因。(4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