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7/9.5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
9422/7.7
8472/9.0
7703/13.4
6860/8.5
13.材料一:X市2004-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情況(單位:元)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1-10月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12.(2006年北京卷,40)以下是記者對兩個村書記的采訪記錄:
甲村
問:咱們村去年的人均純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問:村民收入來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來的荒地已經被改造成草莓生產基地和綠色蔬菜園區,都是現代化的大棚生產。我們的村辦企業可以進行深加工,生產果汁和蔬菜干,產品還被村銷售公司賣到了國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農家菜,大炕頭可受城里人歡迎了,總體上講,村里的收入30%來自種植業,70%來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飲業。
乙村
問:咱們村去年的人均純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問:村民收入來源是什么?
答:賣老三樣唄,核桃,梅子和大棗。去年下了場雹子,有些家庭顆粒無收,外地收貨的商人還總是壓價。
問:有村辦企業嗎?
答:還沒有。
對比甲村和乙村,結合經濟常識,說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通過“強化產業支撐”增加農民收入。
[解析]本題以具體的微觀材料為背景,考查重大的熱點問題―農民收入,重在考查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卮饡r要注意設問中的“經濟常識”“強化產業支撐”。要運用經濟常識,圍繞與產業相關的知識,把甲村和乙村進行對比組織答案。從甲村和乙村的材料對比可看出甲村依靠的是現代化的農業,乙村只靠傳統農業;甲村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乙村只有單一的種植業;甲村因地制宜地發展加工、流通和旅游業,而乙村產業形式單一。
[答案](1)在農業生產上,甲村依靠的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而乙村只有傳統的老三樣,靠天吃飯。這說明提高農民收入,不能只靠傳統農業,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
(2)甲村不僅生產蔬菜、水果,還從事產品深加工和銷售,而乙村只有單一的種植業。這說明提高農民收入,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經營方式。
11.(2006年廣東卷,12)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指出,在解釋農業產量的增長差別時,土地的差別是最不重要的,物質資本的質量差別是相當重要的,農民的能力差別是最重要的。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業生產,舒爾茨的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不再需要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②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垡罅μ岣咿r民的文化與科學素質、芤罅ν茝V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社會熱點問題,考查農業的知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說明農民的能力對農業發展最重要,這就要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并且推廣先進農業生產工具,③④正確。①本身觀點錯誤,②的內容不能解決農民的能力問題。
[答案]D。
10.(2006年江蘇卷,多選,32)解決農民工問題,需要(。
A.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 B.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
C.完全運用市場經濟原則 D.對農民進行職業素質培訓
[解析]本題考查農業和農民的知識,考查解決問題的能力。A、B、D三項都是解決農民工問題所需要的。C項不正確,既要運用市場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絕不能完全運用市場,這樣勢必會進一步拉大差距,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答案]ABD。
9.(2006年江蘇卷,21)2005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超過3 000億元,比2002年增長了50%以上。中央財政加大對“三農”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①加強國民經濟的基礎 ②促進財政的收支平衡、厶岣呷嗣袢罕姷纳钏健、馨l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財政及其對發展農業作用的知識,考查分析能力。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對發展農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①③④符合要求。②選項材料中無直接體現,不選。
[答案]C。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