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南通市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期末調研測試
37.(1)①擴大國內消費需求。(2分)(若僅答擴大內需得1分)②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是影響居民消費得主要因素;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4分)
37.2008年對世界經濟產生最大影響的無疑是始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到目前為止,這場危機對全球經濟所產生的負面效應究竟會有多大還尚未見底。某校高三(4)班學生以“金融危機的影響”為題開展綜合探究活動,現在請你參與其中。
情境一:同學們了解到,最近幾個月來,全國各地的一些城市在當地發放消費券、旅游券等。在杭州,在春節之前市政府向全體市民大派1億元大紅包的基礎上,3月20日又推出了6億元消費券升級版,這些消費券幾乎惠及了杭州市所有家庭;在南京,2009年2月16日上午,“南京鄉村旅游消費券”正式搖號,2月19日總額為2000萬元的消費券陸續發放到南京市民手中。
(1)運用所學的《經濟生活》知識回答:一些城市發放消費券、旅游券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理論依據何在?
(4)在以上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高三(4)班學生利用學校團隊活動日走進某社區開展一次以“危機面前沒有旁觀者”為主題的宣講活動。請你從經濟、政治、文化角度擬列一份宣講要點。
34.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8年下半年我國消費量最大的前10類食品除乳制品和水產制品外的8類食品抽查合格率都比較高,我國食品衛生安全總體狀況是好的。但近年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使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損害。(3分)②近年來一些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催生了《食品安全法》的出臺。(2分)
(2)簡要說明材料二所體現的政治學道理。
(注: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些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 使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蒙受損失。)
材料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高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該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請運用有關知識回答:
34. 材料一:2008下半年我國消費量最大的前10類食品抽查合格率
9、南通市2009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
37. (1)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與動力。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消費的增長,必將刺激內需擴大,從而拉動經濟發展。(2分)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消費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花錢就是愛國”有其合理性。(1分)②當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花錢要分輕重緩急,也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因此,簡單地說,“花錢就是愛國”有其片面性。(2分)
37.日前,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深入開展“我愛我的祖國”的主題教育活動。某校高三(5)班的同學積極響應,開展了綜合探究活動。
情境一:同學們了解到,時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萎縮,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同學提出,在投資銳減,外需低迷的情況下,我們花錢就是愛國。
(1)你是否贊同上述同學的觀點?說說你的理由?
(2)2009年我國GDP預計約為300670+300670×8%=324723.6億元,故赤字率約為9500÷324723.6×100%=2.9%。對照3%的國際赤字率警戒線標準,我國的財政赤字風險仍在可控范圍之內,總體上是安全的。(3分)2009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達950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拉動經濟增長。(3分)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財政實力將更加強大,赤字率也將逐步降低。(3分)
解答第1問扣住圖表中提供的信息,從各個角度全面闡述。尤其要抓住2008年經濟下滑和2009年擴大財政赤字規模的關系,提煉出“我國及時應對經濟形勢的變化,調整財政赤字規模,積極發揮財政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作用”的觀點。第二問是針對2009年考試說明新增的“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夠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要求而設定的。解題時分三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圖表核材料提供的信息,計算出2009年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將它與國際警戒線對照;證明2009年我國通過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而經濟發展是影響財政收入的基礎性因素,從而財政赤字水平會有所縮小。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