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趙高既雅得幸于胡亥 雅: 平素
B.愿君審計而定之 審: 仔細
C.數以不能辟地立功 數: 屢次
D.使者數趣之 趣: 催促
6.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項是 ( )
A.負面報道把生物燃料描述成面目猙獰的魔鬼,給它加上“與人爭糧”“糧食危機的元
兇”等罪名,其實都是毫無事實依據的憑空指責。
B.為解決嚴重的石油危機,美國不僅作出了用生物燃料來部分替代石油的具體及遠景規
劃,而且投入了巨額資金,以謀求生物燃料轉化技術的重大突破。
C.以煤為原料來生產石油的替代產品,不僅要耗費大量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而且會帶
來環境污染等難題,國內國外的試驗都未取得成功。
D.我國的生物燃料資源豐富度顯著高于美國,中國政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生物燃料
的非糧原則,使我國的非糧作物種植規模走在了世界前列。
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生物質原料資源”的一項是 ( )
A.沼氣 乙醇 B.玉米 甘蔗
C.薯類 甜高粱 D.作物秸稈 林業剩余
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發展生物燃料的非糧原則,令人振奮的是,中國的非糧原料資源非常豐富,生物質原料資源豐富度顯著高于美國。其中一類是現在就可供使用的薯類、甜高梁、甘蔗、木本油料、畜禽糞便及農產品加工產生的有機廢水廢渣廢糖蜜;另一類是尚待技術突破后方能進入商業化生產的作物秸稈、林業剩余物和能源植物纖維素原料。此兩類原料的年產當量燃料乙醇潛力分別為1.52億噸和2.80億噸,二者可替代石油2.7億噸,是現進口量的1.5倍。1公頃甜高梁或薯類一般可轉化燃料乙醇3―5噸,高者可達l0噸.而我,國耕地中有非糧低產田5024萬公頃可供調整作物種植結構;此外,還有734萬公頃的宜墾后備土地。
過去,人們也曾進行過煤變油、煤轉化為甲醇和二甲醚等替代石油的試驗。中國神華集團2007年已經在內蒙古等地進行了煤變油的試生產,據該集團網站稱,轉化成1噸燃油需要消耗4噸煤炭和用水1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 精煉的7――10倍。而按能量投入產出比。得到l份能量的甲醇燃油,需要投入4―6份能量的煤,生產1噸煤基甲醇要排放8.25噸二氧化碳,還有腐蝕機械、儲存困難、影響人體健康等諸多問題尚難解決,美歐經多年試驗均已宣布失敗。而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核能,都只適合于轉化為物理態的電能和熱能,唯有生物質能才是經植物光合轉化成的化學態能量,最適合轉化為液態燃料。
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發出警訊后,石油進口國就開始尋思“替代”了 巴西和美國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以甘蔗和玉米生產乙醇替代石油。20世紀80年代,瑞典在斯德哥爾摩市對9種燃料車進行了十多年的替代化石燃料試驗,最后選擇了沼氣和乙醇兩種生物燃料。美國年消費石油9.5億噸,凈進口6.4億噸,石油對美國經濟和外交的壓力越來越大。經過三四十年尋覓才找到能使美國絕處逢生的生物燃料,故不惜頂住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傾其20%以至40%(2015年)的玉米及技術突破后的非食物性原料。替代30%(2030年)甚至50%(2050年)的石油運輸燃料。為減少與糧食供應的沖突,2006年布什在國情咨文中要求6年內(到2012年)使纖維素乙醇的商業化生產成為現實,并以l.6億美元建3個纖維素乙醇示范廠和投入21億美元用于新技術開發,全面部署了由玉米乙醇向非糧二代生物燃料的戰略過渡。預計到2020年前后,全球生物乙醇產量將達到2億噸,約相當于現在世界石油生產量的5%。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