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經歷“大家談”這種合作學習方式。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流形成的微觀解釋,理解串聯、并聯電路的性質。
3、教學主要環節 本設計可分為五個主要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演示“水果電池實驗”,介紹教材中有關電的發現歷史及生物學中的電現象等。
第二環節,通過自主活動,復習電路、電流、電壓、電阻概念和歐姆定律。
第三環節,從微觀角度闡述電流的形成。
第四環節,串、并聯電路的性質的復習和拓展。
第五環節,串聯、并聯組合電路概念的傳授。
第六環節,關于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示例的分析與計算。
說明:第一環節、第二環節、第三環節和第四環節組成第1課時,第五環節、第六環節組成第2課時。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 演示教材中第11頁圖9-3水果電池實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章課題。
活動I 介紹教材中有關電的發現歷史及生物學中電現象等,引出本設計課題。
活動Ⅱ 通過教材中的“大家談”和“自主活動”回顧復習初中已學過的電流、電壓、電阻概念和歐姆定律。
活動Ⅲ 結合課件“電子雜亂無章的熱運動”和“電子在電壓作用下的定向移動”,從微觀角度闡述電流的形成過程。
活動Ⅳ 通過“分組實驗”復習、拓展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和電阻各自的關系。
活動Ⅴ 通過示教板,與串、并聯電路比較,講授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的概念。
活動Ⅵ 教材第45頁上示例的分析與講解。
活動Ⅶ 關于補充示例的自由訓練與拓展深化。
1、教學流程圖
本設計的內容包括二個方面:一是關于初中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知識和歐姆定律的復習,二是對簡單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的探討。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演示教材中第11頁圖9-3水果電池實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介紹教材中有關電的發現歷史及生物學中電現象等。通過教材中的“大家談”和“自主活動”回顧復習初中已學的電流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從微觀角度闡述電流的形成過程。通過“分組實驗”復習、拓展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和電阻各自的關系。最后通過教材中第45頁圖9-7演示實驗傳授有關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的知識及其應用。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和難點是: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的分析和計算。方法是:將教材第45頁提供的示例改為三個不同阻值的電阻,再次讓學生體會組合電路的計算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一些不易直接看出各電阻間串聯或并聯的電路(電路中電阻不超過3個,但可以在電路中增加一些是電壓表和電流表),讓學生練習畫等效電路,對電路中電流和電壓進行分析等。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需2課時。
3、視頻圖片:教材第41頁圖9-1、圖9-2,
2、課件:電子雜亂無章的熱運動、電子在電壓作用下的定向移動
1、器材:蘋果一個、銅片鋅片各一塊、多用表一只、導線若干,兩個“2.5V 0.3A”的小燈泡、兩節干電池、電鍵一個。一個示教電路板(有三個小燈泡、三個電鍵)
重點和難點:串聯、并聯組合電路的分析和計算。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