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國家地理宜采用綜合比較法,將不同國家的特點結合起來全面比較,了解各個國家間的異同,掌握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獲得不同國家較為完整的概念。
|
日本 |
德國 |
俄羅斯 |
美國 |
澳大利亞 |
|
地理位置 |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島國,位于北溫帶 |
歐洲中部,北臨波羅的海和北海,位于北溫帶 |
地跨歐亞兩洲,北臨北冰洋,西臨波羅的海(大西洋),東臨太平洋跨北溫帶和北寒帶 |
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大西洋) |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跨熱帶和南溫帶 |
|
地形 |
以山地丘陵為主,多火山、地震 |
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
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為主 |
地形南北縱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東部低矮山地 |
地形分三部分,東部大分水嶺,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
|
氣候 |
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具有明顯的海洋性 |
西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顯著 |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類型復雜多樣,受地形影響大 |
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呈半環狀分布 |
|
主要自然帶 |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
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草原帶 |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
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 |
|
資源 |
除森林、水力資源外其他都很貧乏 |
煤、鉀鹽豐富 |
森林、煤、鐵、石油、水能豐富 |
資源豐富,種類與儲量大 |
煤、鐵等資源豐富 |
|
工業 |
部門 |
鋼鐵、機械、電子、紡織等 |
鋼鐵、采煤、機械、紡織、電子等 |
煤炭、鋼鐵、石油、機械、化工等 |
鋼鐵、汽車、電子、石油等 |
鋼鐵、機械、紡織等 |
分布 |
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 |
魯爾區、薩爾區、慕尼黑 |
莫斯科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
東北部地區、南部地區、西部地區 |
東南沿海地區 |
|
農業 |
農作物 |
水稻 |
麥類、馬鈴薯 |
春小麥、冬小麥、向日葵 |
小麥、棉花、玉米等 |
小麥 |
分布 |
沿海平原 |
北德平原 |
東歐平原南部 |
中央大平原 |
東南部、西南部 |
|
城市 |
東京、大阪、神戶、橫濱、名古屋、北九州 |
柏林、韓寶、法蘭克福、波恩 |
莫斯科、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海參崴、伊爾庫茨克 |
華盛頓、紐約、芝加哥、休斯敦、洛杉磯、舊金山 |
堪培拉、悉尼、墨爾本 |
5.海洋不僅可調節氣候,也為國家的商業活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海洋運輸的優點是運量大、運費低,特別適合世界范圍的長距離運輸。海岸線較長、又多良港的國家,可以充分享受到對外貿易和之通的便利。歐洲許多國家的發展,與其近海的位置,有著密切的關系。
思維拓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自然原理的應用與分析能力、讀圖與空間聯系能力、根據具體環境條件對地理事物的綜合思維能力。應用的相關知識包括(1)世界各大洲主要河流的流向、水文特征,及其相關的地形、氣候的影響。(2)與萊茵河可以相比較的如北美洲的圣勞倫斯河,同樣經過工業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是流經不同國家的河流,同樣注入大西洋,二者有什么相異點。(3)世界上一些內陸國家的地理特征,以及其位置對該國發展帶來的影響。(4)河流與流經地區的生產、生活、人文特征、文化發展的關系。
知識點三:世界主要國家
4.三面臨海,多半島、島嶼和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地勢低平,山脈多東西走向,利于海洋濕潤的空氣深入內陸;西風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使歐洲比同緯度地區冬季的氣溫偏高,降水較多。
3.萊茵河流域最著名的工業區是魯爾工業區(D),采取的綜合治理措施主要有: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經濟結構的多樣化;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繁榮經濟和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2.萊茵河全年水量豐富,水流平穩,含沙量小,無冰期;因所流經地區大部為歐洲中部及西部平原,地勢低平水流平穩;大部在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氣溫變化幅度小,降水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這些是航運便利的自然原因。萊茵河干支流流經國家較多(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國、德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且都是經濟發達國家,航運需求量大;河口處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與多瑙河等河流有運河相通,以上都為發展航運、提高航運價值提供了有利條件。
5.近海位置對于歐洲許多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條件?
解析:第1題:從圖中經緯度 海陸輪廓及河流流向等信息,可判斷A、B、C各是什么河流。
第2題:從圖中聯想歐洲地形分布、氣候類型及水文特征,思考A河流經地區,從自然原因及人文條件思考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第3題:萊茵河流域最重要的工業區是魯爾工業區,對于萊茵河的環境影響極具代表性。其治理措施也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4題:通過歐洲地圖,可以看出各地距海較近,因而使各地深受海洋影響;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條件,要從地勢、地形、風向、洋流等方面考慮。
第5題:近海位置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常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位置的重要因素。從海洋調節氣候、交通運輸、商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來思考,就可以解答本問題。
答案:1.河流A是萊茵河,是歐洲乃至世界航運最繁忙的河流,注入北海;B是多瑞河,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河流,注入黑海;C是伏爾加河,是世界最長的內陸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注入里海。
4.歐洲各地距海較近,對氣候帶來明顯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哪些原因對于歐洲的氣候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
3.A河流沿岸一些傳統工業城市經過整治,使該河已經從過去的“資源開發階段”發展到今天的“休閑與審美時代”;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工業區是哪里(D、E、F)?該工業區采取了晚些綜合治理措施?
2.A河流航運價值最大,請簡述其形成原因。
1.圖中所示河流(A、B、C)各是哪條河流?各具有什么突出地位?分別注入哪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