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試)王充認為“天道,自然也,無為;如譴告人,非自然也。”這主要是批駁 B
A.佛教的“因果報應” B.董仲舒的“天人感應”
C.道教的“長生不老” D.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
答案 B
19.(09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試)漢武帝時,兩座宮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說,災異是天意的表達,應該殺不法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討論,很多重臣憤怒地建議處死董仲舒,但漢武帝卻赦免了他,這個故事說明 ( )
A.董仲舒借題發揮,漢武帝寬宏大量 B.漢武帝內心不反對君主借天意行事
C.董仲舒言者無罪,諸大臣量刑不當 D.漢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對災異意義說
答案 B
18.(09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三9月月考)董仲舒在《深察名號》中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對這一思想理解最準確的是
A.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建議以禮人法,以禮人俗 D.認為民性本善,君權天授
答案 D
17.(09遼寧省撫順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待農而食之,虞(指開發山林川澤等自然資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蔭而通之。"并引《周書》的話說:"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馬遷的經濟主張是
( )
A.肯定人們的求利活動 B.對農工商業一視同仁
C.以農為本 D.重農輕商
答案 B
16.(09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二次調研)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張騫在公元前127年發現西域,其對于當時中國人的刺激,就像后來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對于歐洲人的刺激是一樣的。”這一觀點說明 ( )
A.當時中國處在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歐洲和中亞各國普遍希望與中國廣泛交流
C.張騫通西域開拓了當時中國人的視野,加強了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關注
D.張騫通西域刺激了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活動
答案 C
15.(09安徽省安慶高士中學高三二次月考)下列對中國古代史上的和親政策持否定態度的詩是 ( )
A.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B.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滿,舞文弄墨總待勞。
C.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D.關月夜懸青冢鏡,塞云秋薄漢宮羅。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答案 D
14.(09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二次調研)據史料記載,辛追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1972年,辛追遺體從墓葬中出土,2002年4月其頭像被成功復原。據材料推測哪些歷史事件不是在辛追有生之年發生的? ( )
①昭君出塞 ②焚書坑儒 ③楚漢戰爭 ④衛青領兵北擊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13.(09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三適應性考試)“昭君出塞”,“細君公主遠嫁烏孫”分別是在
A.漢元帝, 漢明帝 B. 漢高祖, 漢武帝
C.漢元帝, 漢武帝 D. 漢文帝, 漢明帝
答案 C
12.(09遼寧省撫順一中高三一模)漢代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其目的是 ( )
A.壯大皇族力量 B.保證列侯利益
C.加強中央集權 D.籠絡王侯人心
答案 C
11.(09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期中考試)《賈誼·治安策》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諸侯而少其力,少力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主要因為 ( )
A.形成中朝機構 B.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
C.漢武帝削弱王國勢力 D.漢武帝實行刺史制度
答案 B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