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年北京高考)圖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區的政區示意圖。圖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漢朝
D.唐朝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西漢的地方行政制度。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督地方。所以州作為一級地方行政單位應該是在漢朝,所以此題應該選擇C。
12.B 考查基礎知識,②是張騫,④竇固、竇憲先后大敗北匈奴,其政權瓦解。
6.(10年重慶高考)班超投筆從戎,立功西域,為封為定遠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動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護,管理西域 ④大敗被匈奴,使其政權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10年天津高考)《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
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
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答案:D
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試內容: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分析:此題可將問題表征為“‘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的原因是( )”。“天下學士”跟的是什么“風”?對于沒有文言文障礙的同學而言,答案不難從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孫弘研習儒學經典。為什么效仿?公孫弘的成功,對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學士”而言,不難把握“儒學地位正在提高”這一新的政治動向。
4.(10年上海高考)漢代以來,某地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青銅重器,青銅銘文多涉及諸侯戰爭、土地交換等內容。學者推斷此地應是
A.夏人的活動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宮遺址 D.漢初同姓王的封國
解析:此題考察第2分冊第5課社會變革的內容,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社會動蕩,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發生了急劇的變革。最深刻的變革來自于經濟領域。各國之間不斷開辟農耕熟地,耕地不能轉讓買賣的規定也逐漸失效。所以根據材料敘述,應該是B。周朝,尤其是東周時期,正是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3.(10年四川高考)絲綢之路是漢代中外交流的見證。圖7中①所示中國通往南亞、中亞的交通要沖是
A.蔥嶺 B.玉門關 C.大宛 D.安息
[答案]:A
[解析]:從于闐往西出國境應是“蔥嶺”,而玉門關在陽關以北,C、D兩項在國外。
2.(10年江蘇高考)東漢南陽太守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應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種 D.冶鐵
解析:東漢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故正確答案為D。
1.(10年江蘇高考)柳宗元《封建論》載:“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這一論斷的歷史時期是
A.秦朝 B.西漢 C.南北朝 D.唐朝
解析:漢初在地方實行郡國并行制。故正確答案為B。
2010年高考題
(五)學生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根據系統論\'整體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體之和\'的原理,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