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事必躬親”,錯,應是其他諫官都只是就繁雜瑣屑的事頻頻進諫,使得皇帝很厭煩)
4.D(①表示寬厚④表示教化及成效,排除這兩句可得正確答案)
3.A(均為連詞,表示轉折關系。B項“于”前為介詞,向;后者雖為介詞,但意思是“對”“對于”。C項“且”,前者為副詞,相當于“將”、“將要”;后者為連詞,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D項“與”,前者為介詞,相當于“跟”、“同”;后者為連詞,表示關系,相當于“和”、“跟”、“同”)
2.C(“斤斤”在古代漢語中為拘謹的樣子,在現代漢語中為過分計較瑣碎的或無關緊要的事物。A項為所得所失,利弊,B項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D項為在意,古今義都相同)
1.B(“屑榆為粥”的“屑”作動詞用,磨成碎末)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陽城的品行深受人們的景仰。遠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來求學的人接連不斷;當地的人有了爭執,就請陽城來裁決。
B.陽城為人寬厚仁慈。對于偷盜他家的樹的人,陽城退步避讓,以免對方羞愧;對于擅自以米換酒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陽城將他背回了家,并寬慰他,讓他不必自責。
C.陽城忠于職守,直言敢諫。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事必躬親,但大臣遭陷害,無人敢言時,他卻能不懼觸犯君威,挺身而出,仗義執言。
D.陽城教化有道,他擔任國子司業,對于太學諸生,獎掖孝道德行出眾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學諸生都能嚴守法度。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陽城清慎正直的一組是 ( )
①城遇之,慮其恥,退自匿
②城固辭,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
③乃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義,申直贄等
④躬講經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
⑥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
A.
|
B.
|
C.
|
D.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而城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而言
B.慷慨引義,申直贄等
C.躬講經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介意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