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若等比數列中,
,若
,
,則
等于( )
A.16 B.27 C.36 D.82
3.函數的反函數為( )
A. B.
C. D.
2.已知A、B、C是三種不同型號的產品,這三種產品數量之比為2:3:5,現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中抽出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進行檢驗。如果該樣本中A種型號產品有8件,那么此樣本的容量n是( )
A.12 B.16 C.20 D.40
1.已知集合,則
=( )
A. B.
C.
D.
同學們,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接班人,我們要把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結合起來。老師送給大家12個字:飛揚智慧之魂,暢游學問之海!我把黃征演唱的《奔跑》歌詞做了些許調整:把浩瀚的智慧裝進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哪怕遇見再大的風險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幫,也定會“直掛云帆濟滄海”!(播放歌曲,宣布下課。)
3.布置作業
同學們,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掌握知識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夠的,應當善于使知識不斷的發展。”而我們的身邊存在這樣一種人:平時考試獨占鰲頭,碰到實際問題卻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請你寫一封信給這樣的人,用你的論述讓他轉變觀念,努力成為一個“高分高能”的人。
要求:觀點要有針對性,說理要有條理性,恰當運用文中的語句。
過渡:同學們的仿句真精彩,說明你們在用智慧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1.真正理解了學問與智慧的關系,再來正視我們教與學的現狀,你或許會有深入的思考,或許會有新的發現,也或許會產生新的疑惑……請四人一組進行交流。(要善于運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提示:(1)啟示:既要重視知識的積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努力成為一個博學多能的人。不做紙上談兵的“有學問的笨伯”,而要做有淵博學識、有睿智思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智者。
一個人能力的培養,也來自于他掌握的知識的多少:掌握的知識多,這種能力就容易培養,且持久,且能影響并決定人的發展。
善學習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知識奧秘的金鑰匙。知識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我們先要有知識,然后金鑰匙才能發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么用處?因此,談能力,就得先積累知識。
(2)如何正確看待繁重的課業負擔?(用作者關于“學問”與“智慧”的論述,用自己的獨特思考)
提示:教學方面:要有深厚的專業素養,要用自己的智慧處理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走出題海。
學習方面: 熟能生巧,有些知識需要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獲得。
既然存在,回避不現實。與其抱怨,不如用智慧去籠罩作業、處理作業。人要作業“死”,作業就“死”;人要作業“活”,作業就“活”。
師:這里有四個問題:①為什么有學問的人未必有智慧?②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見得有學問?③為什么學問離不開智慧?④為什么智慧離不開學問?分別由一至四組同學來完成,各組同學花兩分鐘時間精讀相關段落,然后小組討論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來論證這一觀點,再舉一個課外的例子或名句進行補充論證。(生先默讀兩分鐘,再小組討論。)
提示:如學生只是讀出文中支持這一觀點的語句,先肯定其找得準確,同時要指出不宜照讀,應該用概括性語言回答課文是如何論證的。
參考:
①為什么有學問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舉了知識淵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這中人在西洋被稱為有學問的笨伯、在中國被稱為“兩腳書櫥”)的例子來議論有學問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孔乙己是個讀書人,自然就有學問,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因而導致不能進學甚至不會營生,落了個悲慘命運。
趙括熟讀兵書,但沒有實戰的智慧,被后人戲為“紙上談兵”。
②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見得有學問?
文中舉了庖丁解牛的例子來議論有智慧不見得有學問。
例:遠古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憑借自己的智慧發明了生產工具、火的應用等。還有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趙州橋等宏偉建筑。甚至在日常生產中無處不閃現著勞動的智慧。
③為什么學問離不開智慧?
文中舉了孟德爾、達爾文的例子,赫胥黎、愛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沒有智慧的書來論證學問離不開智慧。還有對比論證:將沒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樣,做對比論證,增強說服力(第4節以“沒有智慧的書”以對比論證的方法來闡述著書、讀書都需要智慧,以此來論述學問離不開智慧)
例:一個老板讓兩個大學生上街買豆子,結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為簡單的幾個問題連跑了幾趟市場;而乙回來的時候是帶回了有關豆子的所有行情。學問離開了智慧只能當跑腿。
④為什么智慧離不開學問?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來論證智慧離不開學問。
例:三國時,吳國猛將呂蒙驍勇善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學問,每次討論國家大事時,像一根木頭似的,不知該說什么。后來在吳王孫權的勸導下,漸漸接觸了書籍,最終成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
小結:課文運用了擺事實、講道理、對比論證(幾乎每節都有,可以讓學生去找一找)、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
學問:工具
兩者區別
智慧:能力
有學問未必有智慧 學問離不開智慧(擺事實、講道理、對比論證)
兩者關系
有智慧不見得有學問 智慧離不開學問(比喻論證)
這篇文章講的是學問和智慧,那什么是學問,什么又是智慧?(學問是自己從書本上生活中所學到的知識,智慧就是把這些學來的知識進行合理運用。)
師:請同學們花兩分鐘時間精讀課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學問和智慧的,不過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進行闡釋的,要求同學們用平實的語言分別給學問和智慧下定義。(生精讀課文2分鐘)
生1:學問是積累的知識,智慧是發現和創造的能力。
生2:學問是一種工具。
師:將兩個同學答案組合起來就是我們要的定義。學問是人生必備的工具,是知識的積聚。學問是工具(板書),這積聚的知識是用于創造成功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種能力(板書),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這在文中的一些語句可以得到印證。
師(抽句朗讀):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學問好比是鐵……學問是寸積銖累而來的……它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智慧是煉鋼的電火……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