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信,果真,確實)(3分)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每句3分)
(1)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
譯文:
(2)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
譯文: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是韓愈擔任河陽縣令時為送處士溫生赴任而寫,聯系寫作背景和內容,體裁應視為古代特有的贈序。
B、文中運用了比喻,把烏公比伯樂,把溫生比千里馬,但沒有直接贊頌溫生品德才學。
C、作者用“私怨于盡取”反襯烏公“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難能可貴,似怨實頌,且比正面稱贊更有力。
D、烏公慧眼識賢者,一點都沒給東都帶來不良影響,從而使作者贊不絕口,寫四韻詩歌其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以忉鉞鎮河陽之三月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B、①羅而致之幕下 ②做《師說》以貽之
C、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焉 ②徐公何能及君
D、①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 ②亞父者,范增也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伯樂一過冀北之野 過:經過
B、羅而致之幕下 致:招入
C、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 縻:被束縛
D、東都雖信多才士 信:相信
3. ( C ) ①表明卓茂的履歷,表現其諳儒術。④表現“言亭長受人米肉之人”對“吏”的看法。⑥這是一種假設,“今’’相當于“如果”。 (3分)
2. ( C ) 避:使……回避。(3分)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遺之而受,何故言邪? (3分)
譯文:
②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3分)
譯文:
③以律治汝,何所措手足乎? (3分)
譯文:
(二)(15分)
3.全部表現卓茂“寬仁恭愛”的一組是 ( )(3分)
①舉為侍郎,給事黃門。 ②心知其謬,默解與之。
③視人如子,舉善而教。 ④賢明之君,使人不畏吏。
⑤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民乎? ⑥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