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下列四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高祖以為不類我。 類:像。
B.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 挾:守護。
C.太后欲殺之,不得間。 間:機會。
D.使人請太后。 請:請求。
3.C(jklm揭露了干謁者的奴顏婢膝,權者的貪婪虛偽,門者的狐假虎威,⑤⑥
表明作者自己剛直不阿的志節(jié)。)
2.B(故:故意,含假裝意。)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諷刺明代官場腐敗的一組是( )(3分)
①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
②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
③門者又得所贈金,則起而人之
④主者故固不受,則又固請
⑤然后命吏內(nèi)之問道經(jīng)其門,則亦掩耳閉目,躍馬疾走過之
⑥以此常不見脫于長吏,仆則愈益不顧也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書中情意甚殷 殷:深切、懇切
B.主者故固不受 故:因此
C.然后命吏內(nèi)之 內(nèi):通“納”
D.相公厚我 厚:厚待、看重
5.(1)伯樂懂得馬,遇到良馬,就取走它,馬群不剩良馬. (3分)
(2)面南面坐治理天下的皇帝,他所倚仗和依靠的,就是宰相和將軍. (3分)
[參考譯文]
伯樂一經(jīng)過冀北的原野,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馬最多的地方,伯樂雖然擅長相馬,怎么能使那里的馬群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了,而是沒有好馬了。伯樂能識馬,一遇到好馬就把它挑去,馬群里留不了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那么即使說沒有馬也不能算是假話了。”
東都洛陽,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有真才實學而隱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一位,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溫生。御史大夫烏公憑節(jié)度使的身份鎮(zhèn)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為石生是個人才,就依照禮儀,把石生招入幕府.沒有過幾個月,又認為溫生是個人才,于是通過石生作媒介,又把溫生招入幕府。東都有真才實學的人盡管很多,可是怎么禁得起早晨挑選一個,把最好的帶走,晚上挑選一個,把最優(yōu)的帶走呢?這樣一來,從東都留守、河南尹起,到各部門的主管和我們兩縣的官吏,如果政事上遇到疑難問題,或者辦案時遇到可疑點,到什么地方去咨詢并加以處置呢?辭官回鄉(xiāng)的士大夫們和誰一起游玩呢?青年后輩又到哪里去考究德行、請教學業(yè)呢?東來西往經(jīng)過洛陽的官員們,也無法依禮到他們的住所去拜訪.像這樣也就可以說是:“御史大夫烏公一到洛陽,洛陽處士們的住所里就沒有人了。”難道不是可以的嗎?
皇帝處理天下大事,所托付、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將軍罷了。宰相為皇帝搜羅人才到朝廷,將軍為皇帝選拔文人武士到軍帳里,如果這樣,要使國家內(nèi)外不安寧,那是不可能的了。我被束縛在這里,不能自己引退,想依靠石、溫兩位的幫助度過晚年。現(xiàn)在,二位都被有權力的人要走了,這又怎能不使我耿敢于懷呢?溫生初到,在軍門拜見烏公時,希望把我前面所說的,代為天下人祝賀;把我后面所說的,替我表示對選盡人才這件事的抱怨。
東都留守相公首先寫成一首四韻詩來詠唱此事,我便依照他的詩意寫了這篇序。
廈門市2009年高中畢業(yè)班質(zhì)量檢查
報劉一丈書j
宗臣
數(shù)千里外,得長者時一書,一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k,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稱,固自知矣;至于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且今世之所謂孚者何哉?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門者固不入,則甘言媚詞,做婦人狀,
袖金以私之,即門者持刺l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立廄中仆馬之間,惡氣襲衣裾,即饑寒毒熱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則前所受贈金者出,報客曰:“相公倦,謝客矣。客請明日來。”即明日,又不敢不來。夜披公坐,聞雞鳴,即起盥櫛走馬抵門。門者怒曰:“為誰?”則曰:
“昨日之客來。”則又怒日:“何客之勤也!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客心恥之。強忍而與言日:“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門者又得所贈金,則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廄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主者日:“進!”則再拜,故遲不起,起則上所上壽金。主者故不受,則固請;主者故固不受,則又固請。然后命吏內(nèi)之,則又再拜,又故遲不起,起則五六揖,始出。出,揖門者日:“官人幸顧我!他日來,幸亡阻我也!,'門者答揖,大喜奔出。馬上遏所交識,即揚鞭語日:“適自相公家來,相公厚我,厚我!”且虛言狀。即所交識,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語人日:“某也賢!某也賢!”聞者亦心計交贊之。此世所謂“上下相孚”也,長者謂仆能之乎?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伏臘一刺之外,即經(jīng)年不往也。間道經(jīng)其門,則亦掩耳閉目,躍馬疾走過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則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見悅于長吏,仆則愈益不顧也。每大言日:“人生有命,吾惟守分爾!”長者聞此,得無厭其為迂乎?
鄉(xiāng)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至于長者之抱才而困,則又令我愴然有感。天之與先生
者甚厚,亡論長者不欲輕棄之,即天意亦不欲長者之輕棄之也,幸寧心哉!
(選自《四庫全書》本《宗子相集》)
【注】①本文是宗臣答復劉一丈的一封書信。宗臣(1525―1560),字子相,號方城,江
蘇興化縣人,為人性格耿介,不依附權貴。劉一丈,名介,字國珍,號墀石。也是江蘇興化人,與宗臣家有世交。②孚:信用、融洽。③刺:名帖,即名片。
4.D(烏公雖然慧眼識賢者,但隨之也產(chǎn)生了一些副作用,給東都帶來了一定影響,從而使作者不禁扼腕嘆惜。) (3分)
3.B(A項①為介詞;“憑借……身份” 。②為,介詞,解為“因為”。B項①為代詞,代人,②代詞,代人。c項①為疑問代詞,解為“哪里”,②為副詞,解為“怎么”.D項①為定語后置標志,②助詞,表判斷。) (3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