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7分)
(1)古時一考生為文,援引了《詩經》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錯了!”
(2)李鴻章一親戚參加考試,但這位仁兄胸無點墨,便欲仰仗李鴻章的權勢得到優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寫道: “我是中堂大人的親 。”欲寫“戚”,無奈搜索枯腸,就是想不起 “戚”如何寫,最后寫成“妻”字。為此,考官批道:“所以我不敢取!”
以上材料,故事令人捧腹,考官批語巧妙,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簡要評析考官批語的妙處。
妙處:
六、寫作(70分)
15.請為下面消息擬一條標題。(不超過20字)(3分)
新華網維也納10月23日電(記者吳晶宋國城)當地時間23日晚,西藏昌都地區民族歌舞團的30余名演員為維也納觀眾演出大型藏族歌舞詩《神奇的家園》。作為正在奧地利舉行的“中國西藏丈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演出為素有“音樂之都”莢譽的維也納帶來了異域文化風情。
維也納博物館劇場座無虛席,大幕在觀眾的期盼中徐徐拉開。整個演出分《家園》、《男人和女人》以及尾聲《香格里拉》三部分,持續近兩個小時。舞臺上彩色的經幡、背景中巍峨的皚皚雪山和雄偉的布達拉宮仿佛把觀眾帶到了萬里之遙的“世界屋脊”。
“中國西藏文化周”組委會秘書長王丕君說,這臺演出表現了藏族人民對生命、太陽、土地和大自然的崇拜,以及沒有陰影的博愛。“相信奧地利民眾能夠理解這一人類共同的主題”。據演出編導、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導演鄧林介紹,《神奇的家園》集納了康巴鼓、藏東鍋莊等富有代表性的藏族傳統藝術,并通過現代舞臺藝術表現出藏族特有的民族風俗。奧地利科學院亞洲研究所學者帕斯卡爾說:“我看到西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和保護,希望能有機會再去中國的西藏,親眼看看西藏的新變化。”
標題:
14.文章結尾說:“想來他在故去時,內心應當是平安的。”這句話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請根據文章的內容簡要說明。(6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10分)
13.本文的題目和結尾都說到“宴散”,請說說“宴散”包含了什么意思?(4分)
12.下列對上文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
A.陳逸飛做人那么圓融通泰,活得那么有興頭,因此當他像張國榮、梅艷芳一樣自殺而亡的消息傳出時,作者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B.從陳逸飛設計的采訪場地――幼年去過的教堂,畫室,還有他那時剛做完的世紀大道的東方之光的視覺藝術,可以看出他的喜好、他的執著以及獨到的藝術審美觀。
C.對陳逸飛的畫和拍的電影,在藝術界很有人看不慣(“有人批評他畫《夜宴》那些畫,情調甜艷,輕飄飄,一點力氣沒有”),作者的看法是“有一點點美”、“沒有內容”。
D.文章結尾提到“但陳逸飛當年說自己一生做事只問三個問題:第一,你喜歡嗎?第二,有沒有條件做?第三,對社會有沒有益處”,從全文看,可以說陳逸飛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以上三個問題。
E.文章通過記述陳逸飛生前的一些典型事跡,勾勒了一位執著、熱情、平和、通達(做事認真、做人有原則、善解人意)的藝術家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陳逸飛的敬重以及對其逝世的懷念和遺憾之情。
13.請簡要分析上文作者尋訪沈從文墓過程中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答:
12.下列對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 作者通過讀《湘西散記》,感受到了沈從文的浪漫情愁與慈悲。“這樣的思念,讓人的心,變得軟塌塌的,像蒸熟的年糕”,文中用比較的手法來表達作者讀作品所獲得的感受。
B.對沈從文墓的位置,作者起先“不敢確信”,后來見到其墓及其五彩石上鐫刻的沈從文的手跡,卻也了然,這說明作者對沈從文的理解與敬重的加深、加強。
C.作者認為,沈從文的慈悲、純粹、厚樸等都是讓人敬重的地方。
D.文章結尾作者說“我的心上,也添了一點愁”,是因為作者與沈從文一樣有感于城市文明的喧囂、嘈雜,為原始的、純樸的文明的消逝而感到傷悲。
E.文章通過對沈從文的作品、其墓地周圍的環境及其人品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對沈從文的欽佩與敬重之情。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