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關于文學名著的解說錯誤的兩項是【 】(5分)
A.《吶喊》注重揭示人物深邃、豐富的內心世界,開創了現代心理小說的創作先河,這是魯迅先生向中國古代小說傳統學習的結果。
B.《雷雨》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C.海明威小說《老人與海》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內在的意志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這則判詞講的是惜春。
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代表作,劇中哈姆雷特和克勞狄斯的沖突是悲劇的主要沖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黑暗現實的矛盾。
3.這段文字說明了“填詞”應堅持什么原則?(2分)
2.“戛戛乎陳言務去”語出 (朝代) (作者)《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2分)
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6分)
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陳言務去,求新之謂也。至于填詞一道,較之詩賦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脫,難語填詞,凡我同心,急宜參酌。 (李漁《閑情偶記》)
25、結合材料,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學術超女”、“學術超男”這一現象。(9分)
【鎮江市2009屆高三第三次調研測試】
語文附加題練習卷九
24、從材料來看,人們喜愛于丹和易中天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簡述《三國演義》中“刮骨療毒”和“白農渡江”這兩個典故。(5分)
喜愛于丹的大多是女孩子、家庭婦女、中老年人。與其說他們喜愛于丹對孔孟的詮釋,還不如說她們更欣賞于丹這個人,喜愛她的侃侃而談的自信、雍容。喜愛她說話的節奏、韻律、風范。很多女孩子在于丹身上尋找到自己一直想成為的這樣一個女人形象,這個本來模模糊糊的標準漸漸清晰起來。一個相貌平凡卻富有魅力的知識女性令女人們感到親和力,覺得和自己距離很近。很多女生在她身上看到大姐姐的身影,看到自己未來的影子。很多家庭婦女、中年婦女在她身上看到女性的內在美是能夠使得一個長相平凡的女人變得有魅力起來的,這給平凡的她們帶來了很多希望。我也喜愛易中天,但是說實話,我從易中天的演講中同樣沒有學到任何新的東西。喜歡易中天并不是因為學術價值,而是喜歡他的人,他的坦誠率真個性,行事毛糙像一個老小孩,他講課像說書,眉飛色舞、繪聲繪色、說到精采處,幾乎五官四肢都被當作道具使了。對于于丹和易中天,應該以一個平常心來對待,如果過分拔高,把他們變成了崇拜的偶像,反而違背了他們一直塑造的學術親民形象。她們的功勞就是把晦澀的學術問題,通過大眾化的語言,使一些對這些本來不感興趣的普通人產生了了解的欲望。學術超女、學術超男才是于丹、易中天們的真實形象、本來面目。
23、簡答題(10分)
(1)寫出《紅樓夢》中大觀園里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李紈、賈探春的住處名。(5分)
22、下面關于名著名篇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悲劇作品,作者在哈姆萊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義的美好理想,哈姆萊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劇結局也反映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危機和致命弱點。
B、《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批判了當地民俗的落后、愚昧。
C、《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間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創作意圖為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并為新文化運動吶喊助威。《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都收在《吶喊》中。
D、《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除序詩外,共有56首,其中以《鳳凰涅檠》和《女神之再生》最有代表性。《女神之再生》以鳳凰經大火而新生的壯美情景,表達了詩人向往光明與理想的巨大熱情。
E、桑提亞哥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要表達的思想――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必須具有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1、文章是用哪幾個細節來刻畫“婢”這一人物的?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 (3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