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實驗一:品系甲×野生型→F1無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無豌豆素=1:3;實驗二:品系甲×品系乙→F1無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無豌豆素=3:13;實驗二中3:13是9:3:3:1的變形,所以可以推測:品系甲與品系乙存在兩對等位基因的差異.假設決定產生豌豆素的基因A對a為顯性,則基因B對豌豆素的產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沒有,所以有豌豆素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
解答 解:(1)根據實驗二中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無豌豆素=3:13,是9:3:3:1的變形,所以可以推測:品系甲與品系乙存在兩對等位基因的差異,F1為AaBb.根據假設,豌豆素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又由于甲、乙是純系品種,所以基因型為AABB或aabb,再結合實驗一可知品系甲為AABB,乙為aabb,野生型為AAbb.實驗二中F2出現所示性狀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產生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為驗證上述假設和推測,可采用測交法,即選用實驗二的F1與品系乙雜交,如果后代表現為有豌豆素:無豌豆素=1:3,說明推測正確.
(3)可以推測:品系甲與品系乙存在兩對等位基因的差異.假設決定產生豌豆素的基因A對a為顯性,則基因B對豌豆素的產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沒有.
故答案為:
(1)兩 AABB aabb 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過程:選用實驗二的匕與品系乙雜交 結果:有豌豆素:無豌豆素=1:3
(3)抑制
點評 本題結合遺傳圖解,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遺傳圖解和題中信息準確推斷甲和乙的基因型,再運用逐對分析法進行相關概率的計算.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B基因頻率為50% | |
B. | 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BB、Bb和bb的數量比為1:2:1 | |
C. | 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Bb和bb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B基因純合致死 | |
D. | 若C項解釋成立,再隨機交配兩代,第三代中Bb和bb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 | 灰色中翅 | 白色中翅 | 無翅 |
(一)雄性AaBb×雌性aabb | $\frac{1}{4}$ | $\frac{1}{4}$ | $\frac{1}{2}$ |
(二)雌性AaBb×雄性aabb | 0 | $\frac{1}{3}$ | $\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 B. | 肽鍵的結構不同 | ||
C. | 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 D. | 肽鏈的數目和空間結構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無絲分裂過程的前期出現核仁、核膜消失的現象 | |
B. | 動物細胞僅以有絲分裂方式進行增殖 | |
C. | 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不形成細胞板 | |
D. | 無絲分裂僅出現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頂芽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較多時,使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 |
B. | 當頂芽存在時,側芽生長受到抑制 | |
C. | 某濃度的生長素使單子葉作物大田中的一些雙子葉雜草死亡 | |
D. | 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刺激黃瓜花芽之后,產生雌花的比例有所提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育種過程中運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突變 | |
B. | b 過程提高突變率,從而明顯縮短了育種年限 | |
C. | a 過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發的種子 | |
D. | b 過程需要通過自交來提高純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