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同樣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出題的重點。客觀性的試題考察等比數列的概念、性質、通項公式、求和公式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性質的靈活應用,對基本的運算要求比較高,解答題大多以數列知識為工具。
預測07年高考對本講的考察為:
(1)題型以等比數列的公式、性質的靈活應用為主的1~2道客觀題目;
(2)關于等比數列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知識交匯題的解答題也是重點;
(3)解決問題時注意數學思想的應用,象通過逆推思想、函數與方程、歸納猜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它將能靈活考察考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現數列的等比關系,并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體會等比數列與指數函數的關系。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
1.通過實例,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
胡為乎遑遑何之?(《歸去來辭》)
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焉
①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②代詞。相當于“之”。如: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③疑問代詞。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問代詞。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這里,在那里。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⑦形容詞、副詞詞尾。……的樣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與
① 給予,授予。
與斗卮酒
② 結交。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 和、同、跟。
豎子不足與謀
④ 參加。
蹇叔之子與師
⑤ 贊許。
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幫助。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⑥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后來寫作“歟”。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1.用作語氣助詞。
5.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乎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