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1世紀的中國發展面臨新的“三座大山”:人口膨脹、資源緊缺、環境危機。嚴峻的形勢迫使中國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據此完成27-30題:
27.有關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確敘述是
A.人口合理容量是可以確定的“虛數”
B.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環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的確定性是相對的,不確定性是絕對的
D.中國現今的13億人口已經遠超出中國人口合理容量
28.在大城市提倡的營建“綠色屋頂”和“綠色陽臺”其改善環境的主要作用是
A.減少城市的噪聲和光污染 B.減輕熱島效應和美化環境
C.減輕光化學煙霧的污染 D.降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數量
29.下列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正確的是
A.停止開采不可再生資源,為子孫積累巨大財富
B.加大加快各類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數量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資源開發利用時,不能危害未來人類的生活需求
30.目前能解決華北平原春旱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讀圖8“某地秸稈利用示意圖”,回答25-26題:
25.圍繞秸稈有四種不同利用方式,綜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
26.四種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復土壤肥力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
讀“江蘇省鐵路網示意圖”(圖7),完成23-24題:
23.對揚州城市規劃有重要影響的鐵路線是
A.隴海線 B.京滬線 C.新長線 D.寧啟線
24.某班同學分組對各條鐵路線進行綜合調查,不應有的結論是
A.隴海線是第二亞歐大陸橋的一部分
B.京滬線客、貨運輸的壓力最大
C.寧啟線建設利于長江沿江開發戰略的實施
D.新長線建設是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圖6是我國公路、水運、鐵路、民航分別在1985年、1996年貨運周轉量與客運周轉量所占百分比情況。讀圖回答20-22題:
20.W、X、Y、Z分別對應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A.公路、水運、鐵路、民航 B.鐵路、公路、水運、民航
C.水運、公路、鐵路、民航 D.公路、鐵路、水運、民航
21.關于我國交通運輸方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客運與貨運一直以公路和鐵路為主
B.貨運一直以鐵路和水運為主,客運一直以鐵路和公路為主
C.貨運一直以公路和水運為主,客運一直以鐵路和水運為主
D.貨運一直以公路和鐵路為主,客運一直以鐵路和民航為主
22.我國貨運按運輸距離的遠近劃分為短途、中途、長途貨運,從運費考慮,短途貨運最宜選擇的運輸方式是
A.水運 B.鐵路 C.公路 D.航空
讀圖5,并結合相關知識,回答16-19題:
16.如果a、b、c分別表示農業生產社會經濟投入中的勞動力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點中最能代表江陰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有關江陰季風水田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規模小 B.投入勞動力多,單位面積產量低
C.科技水平低,作物品種差 D.機械化水平高
18.最終決定江陰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的區位因素是
A.光熱和降水 B.市場
C.交通運輸 D.國家政策
19.如果a、b、c分別代表影響工業區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場因素,則下列最能代表煉鋁工業的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圖4是某地區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讀圖回答13-15題:
13.如果現狀布局合理,則當地盛行風向不可能是
A.東北風 B.東南風 C.北風 D.西風
14.接13題,P點適宜布局的工廠為
A.啤酒廠 B.印刷廠 C.化工廠 D.造船廠
15.接13題,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較合理的地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圖(圖3,圖中黑圓圈大小代表城市等級高低),回答9-12題:
9.根據圖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等級分為
A.2 B.3 C.4 D.5
10.有關a、b、c、d四類城市等級體系和服務功能敘述正確的是
A.a等級的城市等級最高,數目最多,服務范圍最大
B.b等級比d等級的城市等級高,服務種類多,服務范圍大
C.c等級城市之間的距離比b等級城市之間的距離遠
D.d等級城市等級最低,但服務種類最多
11.在甲圖到乙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和現象有
①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遷移
②城市郊區的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
③工業生產排放大量廢棄物,導致城市環境質量下降
④出現“熱島”現象,不利于市區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有關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由甲圖到乙圖變化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此過程稱為城市化
B.在此過程中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C.此過程中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D.此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逆城市化現象
歷史上的拉丁美洲國家深受殖民掠奪,如今則在跨國企業與國際貿易的不平等交換下,使得貧窮與貧富不均成為普遍的現象,大量人口由鄉村移入都市。1960 年代以來,墨西哥北部邊境出現數千家外資企業,吸引大量人口移入,在創造了近百萬的工作機會的同時,環境問題與流行疾病也接踵而來。據此回答6-8題:
6.跨國企業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產業結構造成下列哪些影響
①農業以單一或少數農作物為主 ②工業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
③礦產資源的開采以內需為主 ④主要的制造業是農礦產品的初級加工
⑤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促使墨西哥北部成為重要工業所在地的最重要原因是
A.廉價豐富的勞動力 B.原料資源豐富
C.電力價格低廉 D.接近國際市場
8.美墨邊界區傳染性疾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是墨西哥最高之處 ②高溫多雨潮濕的氣候所致 ③人與人接觸頻繁所致
④人們醫療知識與醫療設備不足 ⑤都市水源與水質的質量較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讀模擬人口遷移示意圖(圖2),完成3-5題:
3.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4.屬于國內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與P、Q兩國目前人口遷移情況類似的兩個國家是
A.中國、澳大利亞 B.墨西哥、中國
C.墨西哥、美國 D.美國、澳大利亞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