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安徽立信中學月考)1956-1966年是我國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其歷史階段特征是( )
A、正確與失誤、成就與挫折錯綜交織 B、社會主義經濟持續和穩定發展
C、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D、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答案A
19. (2009.安徽立信中學月考)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開始于( )
A、 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答案B
18、(2009.安徽立信中學月考)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多次變化,其中20世紀五十年代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農民領取生產承包合同書的相同之處是 ( )
A.都是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個體經濟的發展
C.都改變了中國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農民獲得了自主生產的權利
答案A
17、(2009.安徽立信中學月考)1959年某部門根據歷年全國工業生產統計數據制訂了下表。從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
年代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1958 |
增長率(%) |
30.2 |
16.2 |
5.6 |
28.2 |
11.4 |
66 |
A.工業生產取得巨大成就
B.工業生產基礎比較雄厚
C.中國已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D.工業生產的最高增長率是最低增長率的近12倍
答案A
15. (2009.山東新泰高三月考) 央視3套播出的《歌聲飄過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會》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選其中的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進新時代》 D.《我是公社小社員》
答案D
14. (2009.山東新泰高三月考) 紀錄片《再話長江解說詞》介紹了上海的歷史變遷:上海20世紀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機、自行車和縫紉機,當時都要憑票供應,為了分到一張票,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才能輪到一個。下列對材料的解釋能反映當時實際情況的是
A.上海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 B.上海成為沿海開放區后經濟發展迅速
C.上海的工業化已初具規模 D.憑票供應制度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表現
答案A
13. (2009.遼寧省開原市高級中學月考)香港政府慶祝回歸10周年的時候,推出了一首名為《始終有你》的主題曲,其中唱道:“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的繁盛。”“找對了路徑”是在
A.20世紀4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答案C
12.(2009.天津市第一百中學月考)馮驥才在《關于文革博物館》一文中寫道:“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這里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 A.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 B.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C.要注重民主法制建設 D.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答案C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