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年廣東化學·2)廣東正在建設海洋強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的過程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產品的長途運輸
C.赤潮主要是由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廢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營養化而造成的
D.海洋經濟專屬區的資源開發可獲得Fe、Co、K、Au、Mg、B等金屬
答案:D
解析:B是硼元素,硼元素是非金屬元素不是金屬元素。
12.(08年海南化學·28)與氨堿法比較,下列關于聯合制堿法優點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產成本
C.減少了環境污染 D.減輕了對設備的腐蝕
答案:B
解析:聯合制堿法的優點是:1、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2、減少了環境污染3、減輕了對設備的腐蝕等
11.(08年海南化學·27)普鈣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磷肥,其主要成分是B
A.Ca5(PO4)3F B.Ca(H2PO4)2·H2O和CaSO4
C.Ca3(PO4)2和CaHPO4 D.CaHPO4和Ca(H2PO4)2
答案:B
解析:普鈣的主要成分是: Ca(H2PO4)2·H2O和CaSO4
10.(08年海南化學·2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A
A.提高輕質液體燃料的產量 B.便于分餾
C.獲得短鏈不飽和氣態烴 D.提高汽油的質量
答案:A
解析: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為提高輕質液體燃料的產量。
9.(08年廣東文基·6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是D
A.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
B.以無磷洗滌劑代替含磷洗滌劑
C.試驗后的有毒有害物質應分類收集,統一處理
D.在通風櫥中制取氯氣時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綠色化學”和環保的概念。“綠色化學”是指設計沒有或者只有盡可能小的環境負作用并且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強調使用過程中沒有對水體、大氣造成污染。通常指的污染是排出有毒氣體,水體富營養化,白色污染。氯氣有毒不能直接排到大氣中去,因此D不符合綠色化學思想,本題易誤選A,可能對材料的接觸較少,水性涂料是安全無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涂料。做本題也可以看完4個答案,采用排除法。
8.(08年廣東理基·22)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人類應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使用資源,以合理的方式對廢物進行處理并循環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D
A.發電場的煤見脫硫處理
B.將煤轉化為水煤氣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處理聚乙烯塑料廢物
D.電鍍廢液經中和后直接排放
答案: D
解析:A. 煤中含有S元素,一般用石灰石與煤共熱,CaCO3分解為CaO后與S生成的SO2反應而防止SO2排放到空氣中形成污染;
B. 煤轉化為液態燃料或氣態燃料(煤的液化、氣化)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聚乙烯塑料廢物若隨意丟棄會造成白色污染;
D. 電鍍液經中和后,仍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在其中,若直接排放,會對下游的水
質產生極為嚴重的污染,因此,電鍍廢液應予以一定處理后循環利用,或加入
還原劑使其中的重金屬離子轉化為單質等。
7.(2007海南·28)目前下列工藝過程沒有直接使用離子交換技術的是( )
A.硬水的軟化 B.電解飽和食鹽水制造NaOH
C.電滲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屬Mg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了離子交換膜的使用范圍。
解析:使用離子交換膜的有硬水的軟化 、 電解飽和食鹽水制造NaOH、電滲析淡化海水 等等。D運用了沉淀法,以及電解法得到鎂,沒有用離子交換膜。
6.(2007海南·27)下列有關生鐵煉鋼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鋼材的組織結構和性能
B.適當降低生鐵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雜質
C.加入硅、錳、鋁等合金元素調整成分并脫去鋼水中的氧
D.除去生鐵中的非金屬元素
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了生鐵煉鋼的過程。
解析:生鐵煉鋼的過程是去碳,降硫磷,調硅錳的過程。
5.(2007海南·26)下列有關合成洗滌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洗滌劑烷基苯磺酸鈉中,烷基含碳原子的個數以12~18為宜
B.在洗滌劑烷基苯磺酸鈉中,烷基應以帶有支鏈的為宜
C.在合成洗滌劑中添加酶制劑可提高洗滌效果
D.在合成洗滌劑中應以無磷助劑代替含磷助劑
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了合成洗滌劑的結構與性質。
解析:在洗滌劑烷基苯磺酸鈉中,烷基應為非極性鏈狀烴基。
4.(07年廣東理基·32)以下反應最符合綠色化學原子經濟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與氯氣制備一氯甲烷
C.以銅和濃硝酸為原料生產硝酸銅 D.用SiO2制備高純硅
答案:A
解析:綠色化學原子經濟性的要求是反應中原子的利用最高,生產過程中無污染等。根據題目給出的各個選項中的反應,可以看出只有A選項中聚合反應符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