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口主要由甲地遷往乙、丙兩地
6.有關甲、乙、丙三地區當今人口遷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屬國際人口遷移 B.遷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農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兩地遷往甲地
A.唐山人口比重逐漸減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擴大
D.天津和廊坊兩市的人口比重持續下降
下圖中甲、乙、丙是我國三個不同地區。讀圖,回答6~7題:
5.下圖是環渤海經濟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變化圖。下列說法與圖不相符的是 ( )
4.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在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增大 B.耕地面積擴大
C.出生率在增高 D.死亡率在降低
3.圖中因果關系為正性(正因果反饋回路)的是 ( )
A.d→a→d B.d→c→b→a→d
C.d→e→d D.d→c→f→e→d
2.上海市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的時期是 ( )
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對于人口系統來說,系統中變量的因果關系,既存在著因變量與果變量呈同向(正性)變化,用“+-→”表示;又存在著因變量與果變量呈相反(負性)變化,用“--→”表示。讀“人口簡化模型圖”,回答3~4題: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1.20世紀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產類型表現為 ( )
17.解析:第(1)題,影響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因素除石灰巖外,還受氣溫、降水、植被覆蓋率等因素的影響。第(2)題,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應從地形、土壤、灌溉、光照等方面去分析。喀斯特地貌區,地形崎嶇,土層較薄,地表水存儲能力差,影響農業生產。第(3)題,小水電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建設會破壞該地的山體結構、地表植被、原有自然景觀;建成后,庫區蓄水會淹沒農田,誘發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并影響原有生物的生存。
答案:(1)北方水熱條件比南方差.流水的溶蝕作用比南方弱;北方大部分地區植被覆蓋率比南方低,流水溶蝕強度比南方小,不利于北方有深厚石灰巖分布地區的喀斯特地貌發育。
(2)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崎嶇。可耕地少;土層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缺乏,旱情嚴重。
(3)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庫區淹沒森林與土地;誘發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采石會破壞喀斯特地貌原有的自然景觀等。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