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檢查修改
建議:先入為主,別輕易改動。
檢查時,重點檢查難題或把握不大的題,但不要輕易改動原來的答案,要尊重原始答案,除非有確切的依據。因為當初做題時,思路清晰,思維活躍,考試的后期,大腦開始疲勞了,思維也沒有先前那樣深刻、清晰了。
④審綜合角度和側重點。這樣解題才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會誤入歧途。⑤審提問與課本的關系。
2、答題:
①認真構思,理清解題思路。先在草稿紙上列出來,答案分幾個要點,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分析問題時要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
②規范答題,合理組織答案。非選擇題一般用15―20分鐘,39題綜合題至少要50分鐘,所寫答案要點與分值基本相當時,就要停下,做下一個題目,等做完后面的題目后,若有時間再補充答案要點。
注意:
a.行文要有順序,可按時間、空間、學科、邏輯順序;
b.層次清楚,要點明確,做到“四化”即要點化、序號化、段落化、規范化;
c.要點要簡潔,主次要分明;
d.語言要規范;
e.書寫整潔,字跡清楚。
1、審題:①審題型。包括政史地大綜合,還是政地、政史、史地綜合;綜合性還是開放性;敘述、比較、評價、分析原因等。
②審關鍵詞。主要關注題目的解答方向、發生領域、時代特征和理論層面等。
③審時空范圍。
5、概括性和理論性的認識和評論。
(二)解題方法
最實用的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先看設問,明白該題提問的角度、內容和解答要求,加強該材料的針對性;第二步再看材料,對材料的出處、暗語、說明要仔細掌握,對與設問有關的材料,找出關鍵字、詞、句,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確定材料的基本史實和觀點;第三步,回歸教材,找到課本與材料的聯接點,以加強對材料的理解;第四步,設想解答,“根據材料回答”時要緊扣材料提煉回答,“結合所學知識”時,則一定要把相應的問題回到教材中找到相應的內容作答。
即:“帶、讀、審、聯、答”
規范答題:行文要序號化、段落化、條理化、規范化;語言要簡明扼要,注意用學科語言表達;使論結合,觀點正確,內容全面。
4、挖掘和解釋歷史資料和含義。
3、分析一個歷史過程或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2、比較歷史過程、歷史事件,得出進一步的認識和結論。
1、敘述或說明一種歷史過程、歷史現象或者一種歷史認識、歷史觀點。
2、解題:(1)直接選取法。(2)排除干擾法。(3)題干還原法。
(一)主干題型:一則材料題、組合式材料題、圖表式材料題、圖象材料題、混合材料題。
(二)主要設問方式:
1、歷史試題的審題,必須解決四個問題:審清時間、主體、條件、核心。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