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研究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時,做了如下實驗:取棉花幼苗植株一棵,剪去葉片留下葉柄(如下圖所示),并在切口A、B處分別滴加不同的溶液,然后將所有處理的材料插在培養皿的濕砂中,24小時后,定期用鑷子輕碰葉柄,觀察葉柄是否脫落,并記錄葉柄脫落時間。
(1)脫落酸是植物體內產生的一種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 細胞分裂,促進 的衰老和脫落,在將要 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
(2)實驗中需剪去幼苗上的葉片,是因為 。
(3)實驗中在圖1中A處滴加的是一定濃度的 溶液,B處滴加 ,兩處滴加量要相等。
(4)實驗進行4天后,觀察發現,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葉柄脫落。但改用乙烯利(具有與乙烯相同的生理效應)重復本實驗時,發現不需施加外力,葉柄可自然脫落。這說明在促進植物器官(葉片)脫落方面,乙烯的作用 (填“大于”或“小于”)脫落酸的作用。
(5)實驗證明,細胞分裂素有延緩細胞衰老(即保綠)作用,而乙烯則能加速葉片的衰老。若要設計實驗證明這一結論,則至少需要設置 組實驗。
(6)在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過程中,除受激素調節和環境因子的影響外,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的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定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捕食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某食物網中,如果某兩種生物之間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則該食物網中至少有2條食物鏈
B.食物鏈中相鄰兩營養級的生物種群密度達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營養級的密度更大
C.食物網越簡單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就越強,而恢復力穩定性就越弱
D.處于捕食食物鏈頂端的一定是消費者,而處于捕食食物鏈起點的不一定是生產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過程①沒有進行需氧呼吸第三階段 | |
B. | 過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 | |
C. | 過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 | |
D. | 過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定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相關實驗操作過程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觀察有絲分裂:解離→染色→漂洗→制片→觀察
B.脂肪鑒定: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觀察
C.蛋白質鑒定: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漿樣液中→觀察
D.觀察植物細胞失水:撕取洋蔥鱗片的葉肉細胞→制片→觀察→滴加蔗糖溶液→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酶的抑制劑是那些能與酶結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分為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圖1為酶作用機
理及兩種抑制劑影響酶活性的機理示意圖,圖2為相同酶溶液在無抑制劑、添加不同抑制劑的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非競爭性抑制劑降低酶活性的機理與高溫、低溫對酶活性抑制的機理相同
B.據圖可推測,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具有類似結構而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
C.底物濃度相對值大于15時,限制曲線甲酶促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濃度
D.曲線乙和曲線丙分別是在酶中添加了競爭性抑制劑和非競爭性抑制劑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研究者給家兔注射一種可以特異性破壞胰島B細胞的藥物―鏈脲佐菌素(STZ)進行血糖調節研究,為了準確判斷STZ是否成功破壞胰島B細胞,應
①在兔飽足狀態下
②在兔空腹狀態下
③測定血糖含量
④測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測定血液胰島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復制,著絲點不分裂 | B. | DNA不復制,著絲點分裂為二 | ||
C. | DNA不復制,著絲點不分裂 | D. | DNA復制,著絲點分裂為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要大于該系統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 |
B. | 人工濕地可以凈化城市污水,但對污水排放量還要加以控制,因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 |
C. | 挺水植物蘆葦在濕地邊沿隨地勢高低分布不同,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 |
D. | 除凈化水質外,人工濕地能供人們旅游觀光、蓄洪防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