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復制,著絲點不分裂 | B. | DNA不復制,著絲點分裂為二 | ||
C. | DNA不復制,著絲點不分裂 | D. | DNA復制,著絲點分裂為二 |
分析 減數分裂過程:
(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解答 解:在減數分裂過程中,DNA復制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著絲點分裂為二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羊的次級卵母細胞經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細胞期間,DNA不復制,著絲點分裂為二.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尤其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丙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來源不相同 | |
B. | 乙、丙過程的場所均為細胞質基質 | |
C. | 丙過程生成物H2O中的O來自(CH2O) | |
D. | 丙、丁過程不能在原核細胞中發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科學家在研究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時,做了如下實驗:取棉花幼苗植株一棵,剪去葉片留下葉柄(如下圖所示),并在切口A、B處分別滴加不同的溶液,然后將所有處理的材料插在培養皿的濕砂中,24小時后,定期用鑷子輕碰葉柄,觀察葉柄是否脫落,并記錄葉柄脫落時間。
(1)脫落酸是植物體內產生的一種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 細胞分裂,促進 的衰老和脫落,在將要 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
(2)實驗中需剪去幼苗上的葉片,是因為 。
(3)實驗中在圖1中A處滴加的是一定濃度的 溶液,B處滴加 ,兩處滴加量要相等。
(4)實驗進行4天后,觀察發現,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葉柄脫落。但改用乙烯利(具有與乙烯相同的生理效應)重復本實驗時,發現不需施加外力,葉柄可自然脫落。這說明在促進植物器官(葉片)脫落方面,乙烯的作用 (填“大于”或“小于”)脫落酸的作用。
(5)實驗證明,細胞分裂素有延緩細胞衰老(即保綠)作用,而乙烯則能加速葉片的衰老。若要設計實驗證明這一結論,則至少需要設置 組實驗。
(6)在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過程中,除受激素調節和環境因子的影響外,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的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著絲點的分裂和細胞質的分裂 | B. | 核膜消失和紡錘體消失 | ||
C. | 染色質螺旋加粗和核仁逐漸解體 | D. | 中心粒倍增和染色體數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生長,細胞體積變大,物質運輸能力變弱 | |
B. | 細胞分化,細胞合成的蛋白質種類有所不同 | |
C. | 細胞衰老,細胞核體積減小,膜通透性改變 | |
D. | 細胞癌變,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明顯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