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頂端2 mm,在上端放一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下端放一塊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如圖甲所示,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上)。過一段時間檢測,發現下端的瓊脂塊逐漸有了生長素(如圖乙所示)。該同學就此實驗得出結論:①下端瓊脂塊上的生長素來自上端的瓊脂塊;②生長素在胚芽鞘內只能由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關于這個實驗與結論的評價正確的是 ( )
A.從該實驗不能得出結論①,也不能得出結論② |
B.這個實驗設計嚴密,實驗與結論間推理正確 |
C.如果增加一組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下的實驗就可以得出結論② |
D.這個實驗結論是“生長素不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生態學家對某草原進行調查后,發現單位面積的放牧量與生產者凈生產量(生產者凈生產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間的關系如下圖,圖中的橫虛線代表未放牧時草原中生產者的凈生產量。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生產者的凈生產量就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
B.b→d生產者凈生產量降低的原因是種內斗爭加劇 |
C.b點是防止該草原沙漠化必須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
D.放牧量長期在c點以上草原抵抗力穩定性會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中4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4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
B.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
C.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
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為了研究重金屬污染物Pb2+對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研究人員將杜氏鹽藻分別置于A~E五種培養液中培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定期取藻液測定杜氏鹽藻密度,結果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A培養液中,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
B.A培養液中杜氏鹽藻種內競爭程度第8天比第16天強 |
C.Pb2+對杜氏鹽藻種群數量增長具有抑制作用 |
D.培養液中的Pb2+濃度越大,杜氏鹽藻密度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將玉米苗尖端分別置于不含生長素的相同的瓊脂塊上,并做不同的處理。一段時間后,測定瓊脂塊中的生長素含量,并分別用a~f表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若向光側的生長素會被分解,則a>b、c<d |
B.若生長素由向光側移向背光側,則c+d=e+f,且e<f |
C.圖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長,而圖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彎曲生長 |
D.圖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彎曲生長,其原因是背光側的細胞分裂較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少數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現胸悶、氣急和呼吸困難等過敏(超敏)反應癥狀,嚴重者發生休克。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青霉素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和記憶性 |
C.機體初次接觸青霉素后,活化的漿細胞分泌淋巴因子 |
D.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觸青霉素后會發生自身免疫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促胰液素發現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
B.沃泰默實驗其中一組對照排除鹽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疑問 |
C.斯他林和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礎上,勇于向權威觀點挑戰,大膽質疑、探索與創新是成功的關鍵 |
D.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能使突觸后膜的Cl-通道開放,使Cl-內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脊髓神經元靜息狀態時膜內外沒有離子進出 |
B.甘氨酸以主動運輸的方式經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 |
C.甘氨酸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后引起膜外電位由正變負 |
D.某種毒素可阻止神經末梢釋放甘氨酸,從而引起肌肉痙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生物遺傳育種的過程中,能產生新基因的是 ( )
A.用雜交育種方式獲得矮稈抗銹病小麥優良品種 |
B.用秋水仙素誘導二倍體西瓜獲得四倍體西瓜 |
C.用X射線、紫外線處理青霉菌獲得高產青霉素菌株 |
D.用六倍體普通小麥的花藥培育單倍體小麥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