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0.9%的NaCl溶液,防止人口腔上皮細胞形態改變 | |
B. | 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8%的HC1溶液中,是為了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 |
C. | 用蒸餾水緩水流沖洗,防止載玻片上的細胞被沖走 | |
D. | 用混合染劑染色后,吸去多余的染色劑防止浪費 |
分析 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1)用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保持細胞原有的形態;(2)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DNA和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3)用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對DNA和RNA進行染色.
解答 解:A、用0.9%的NaCl溶液,防止人口腔上皮細胞形態改變,A正確;
B、8%的HC1溶液能增大細胞膜的通透性,因此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8%的HC1溶液中,是為了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B正確;
C、用蒸餾水緩水流沖洗,防止載玻片上的細胞被沖走,C正確;
D、用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染色后,吸去多余的染色劑,是為了便于顯微鏡下觀察,而不是防止浪費,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螢火蟲發光是體內熒光素酶催化一系列反應所產生的現象。如果熒光素酶存在于植物體內,也可使植物體發光。一直以來熒光素酶的惟一來源是從螢火蟲腹部提取。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組科學家成功地通過轉基因工程實現了將熒光素酶基因導入到大腸桿菌體內,并在大腸桿菌體內產生熒光素酶。請你根據已有的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在此轉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具體操作過程中下圖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________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作用產生的。
(2)在上述過程中需要多種酶的參與,其中包括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________等。
(3)本實驗中將目的基因導入大腸桿菌的載體可以是________(多選)。
A.質粒 B.動物病毒 C.噬菌體的衍生物 D.植物病毒
(4)在此轉基因工程中,將體外重組DNA導入大腸桿菌體內,并使其在細胞內穩定保存和表達的過程稱為轉化。最常用的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處理大腸桿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轉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用______________技術來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的蛋白質,除了通過大腸桿菌是否發光來確定外,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技術來判斷,若出現________,表明目的基因已經在細胞中形成蛋白質產物。
(6)現用農桿菌轉化法獲得轉基因發光植物,應將目的基因插入到______質粒的______中間,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將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細胞____________上,再通過____________技術獲得轉基因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使用試劑 | 被鑒定的物質 | 呈現顏色 |
A | 雙縮脲試劑 | 蛋白質 | 紫色 |
B | 蘇丹Ⅲ染液 | 脂肪 | 橘黃色 |
C | 碘液 | 淀粉 | 藍色 |
D | 斐林試劑 | 葡萄糖 | 綠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植物尖端生長不需光照 | |
B. | 向光性與尖端無關 | |
C. | 尖端是感光部位 | |
D. | 光使尖端產生了某種促進生長的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通道開放,Na+大量涌入細胞內 | B. | 動作電位產生 | ||
C. | K+通道開放,K+大量涌入細胞 | D. | 細胞膜內外電位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些酶的組成元素與ATP的組成元素相同 | |
B. | ATP的合成一定與細胞內的放能反應相關聯 | |
C. | 小麥根尖分生區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產生ATP | |
D. | 線粒體合成的ATP可在細胞核中發揮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