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作為燃料已進入千家萬戶,小聰在幫助父母燒菜時想到,天然氣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小聰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1)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甲圖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點燃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應 _________ (填“先通氣體”、“先加熱”),加熱過程中發現黑色CuO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寫出CuO固體變紅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 .僅根據甲圖裝置出現的現象,寫出混合氣體所有的可能組成 _________ .
(2)評價與改進:小聰認為上述實驗方案有缺陷,通過討論,增加了乙圖中的3個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對方案作了改進并進行實驗,將混合氣體先通過乙圖中連接的裝置后,再通入甲圖裝置,實驗中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質量增加,B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甲圖裝置中實驗現象與(1)相同.
請你寫出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 _________ →甲圖裝置(填裝置編號).
(3)交流與討論:通過對改進實驗的現象分析,同學們的除了正確的結論.
考點: 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菁優網版權所有
專題: 科學探究.
分析: (1)根據甲烷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屬于可燃性氣體,不純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解答;
(2)根據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用于檢驗水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于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氣體進行解答.
解:(1)甲烷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屬于可燃性氣體,不純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所以開始時應先通氣體;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CuO固體變紅的化學方程式CuO+COCu+CO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混合氣體所有的可能組成是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故填:先通氣體;CuO+CO
Cu+CO2;CO、CO和CO2;
(2)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用于檢驗水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于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先通過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的存在,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再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所以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C→A→B→甲圖裝置.故填:C→A→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一有以下兩種途徑:
(1)正常雨水略顯酸性,主要原因是 .
(2)pH<5.6的降水稱為酸雨,它會使土壤酸化,施用適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會生成硫酸(H2SO4)和氫碘酸(HI),我們可利用此原理來測定空氣中SO2的含量.SO2的變化過程可表示為:SO2H2SO4
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了比較甲、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和相對原子質量大小,小吳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如圖),他取兩種金屬(表面積相同)各m克,分別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質量和質量分數)進行反應,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不同時間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實驗記錄如下表:
反應時間(秒)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
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毫升) | 甲金屬 | 25 | 60 | 95 | 130 | 160 | 170 | 170 |
乙金屬 | 30 | 75 | 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1)由實驗結果可知:金屬活動性較強的是 .
(2)為了使得到的實驗數據準確,小吳開始收集氣體的時間點應該是 .
A.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時
B.冒出氣泡連續且均勻時
C.檢驗產生的氣體純凈時
(3)根據已有實驗數據,要比較甲、乙兩種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小,還需知道 .
A.參加反應的硫酸質量
B.生成物中金屬元素的化合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污染的氣體,其中某個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從圖示獲得的下列信息錯誤的是( )
A. 該圖已表示出質量守恒定律 B. 反應前后共有4種分子
C. 甲和丁中同種元素化合價不相等 D. 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種類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科在碳酸鈉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適量經過稀釋的硫酸溶液,在該實驗過程的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操作與目的分析均正確的是( )
A. 甲中試劑瓶標簽正對手心,是為了防止手被腐蝕
B. 乙中將滴管伸入試管內,是為了防止試劑滴落到試管外
C. 丁中試劑瓶蓋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為了避免瓶中試劑受污染
D. 戊中將水緩慢倒入濃硫酸并攪拌,是為了防止局部過熱引起酸液飛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麗利用底部有一個小孔的大試管,如圖甲所示配制成一個制取CO2氣體的裝置.
(1)實驗前,關閉止水夾,先將試管底部稍浸沒在水中,再用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 _________ ,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麗將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為此又做了實驗:在集滿CO2的軟塑料瓶(如圖乙)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蓋緊瓶塞振蕩,發生瓶變癟,于是認為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小衢提出質疑,認為導致軟塑料瓶變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 _________ ;
(3)小科從變癟的軟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試液置于試管中,滴入 _________ 溶液(填一種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就證明了CO2與NaOH的反應確實已經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⑴人們常說:①高原上缺氧 ②生理鹽水 ③胃酸過多 ④發酵粉中的小蘇打。請用化學符號表示:
①中的“氧” ▲ ;②中的“鹽” ▲ ;③中的“酸” ▲ ;④中的小蘇打 ▲ 。
⑵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a.將“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圖1序號所對應的橫線上.
① ▲ ;② ▲ 。
b.在銅、氯化鈉、二氧化碳三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 。
c.根據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和圖2的信息填空:甲圖中①代表的元素符號是 ▲ ,乙圖中所示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鋁和氧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丙圖所示粒子符號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探究氣體的制取及性質。請結合下圖回答:
⑴寫出裝置中儀器①的名稱 。
⑵可通過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⑶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組合是 (填字母);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用G裝置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時氣體應從 (填“長”或“短”)導管口進入。
⑷雙球洗氣管常用于氣體除雜、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實驗。為吸收某氣體并檢驗其性質進行圖中實驗,發現紫色石蕊試液變色。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左方進入的氣體可能是 (填字母)
A. NH3 B. HCl C. CO2 D.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