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人們常說:①高原上缺氧 ②生理鹽水 ③胃酸過多 ④發酵粉中的小蘇打。請用化學符號表示:
①中的“氧” ▲ ;②中的“鹽” ▲ ;③中的“酸” ▲ ;④中的小蘇打 ▲ 。
⑵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a.將“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圖1序號所對應的橫線上.
① ▲ ;② ▲ 。
b.在銅、氯化鈉、二氧化碳三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 。
c.根據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和圖2的信息填空:甲圖中①代表的元素符號是 ▲ ,乙圖中所示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鋁和氧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丙圖所示粒子符號是 ▲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天然氣作為燃料已進入千家萬戶,小聰在幫助父母燒菜時想到,天然氣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小聰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1)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甲圖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點燃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應 _________ (填“先通氣體”、“先加熱”),加熱過程中發現黑色CuO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寫出CuO固體變紅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 .僅根據甲圖裝置出現的現象,寫出混合氣體所有的可能組成 _________ .
(2)評價與改進:小聰認為上述實驗方案有缺陷,通過討論,增加了乙圖中的3個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對方案作了改進并進行實驗,將混合氣體先通過乙圖中連接的裝置后,再通入甲圖裝置,實驗中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質量增加,B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甲圖裝置中實驗現象與(1)相同.
請你寫出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 _________ →甲圖裝置(填裝置編號).
(3)交流與討論:通過對改進實驗的現象分析,同學們的除了正確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利用括號內的物質設計的下列各實驗方案中,你認為可行的是
A.驗證銅、鐵、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銅絲、銀絲、硝酸亞鐵溶液)
B.鑒別固體: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銨(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D.分離氧化鈣中混有的碳酸鈣粉末(加鹽酸,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 ”和“
”代表兩種不同的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變化,變化前后的模擬模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參加反應的“ ”和“
”分子的個數比是3︰1
B.該反應是置換反應
C.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D.該反應沒有新分子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藍天自造”,號召更多人關注空氣污染,推動解決方案,應對霧霾找回藍天。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
A.城市道路定時灑水 B.廣泛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
C.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 D.采用焚燒的方法處理農作物的秸稈和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