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0.江蘇省江陰市青陽中學期中考試)圖表《1870-1910年中國一些進口貸物占總進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屬和礦物 |
機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該表反映出
A.中國對工業產品需求量減少 B.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
C、西方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擴大 D、中國的傳統手工業衰敗沒落
答案B
18. (2010.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期中考試)右圖是近代某企業的宣傳廣告,從中能提取到的歷史信息有①民族資本家重視產品宣傳 ②廣告圖案設計具有濃厚本土文化色彩 ③揭示了民族資本家見利忘義的本性 ④民族企業如朝日般持續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17. (2010.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期中考試)近代以來,許多人士投資近代企業。從下表中無法獲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間投資民族企業的人數比例表
投資者 |
所占比例(%) |
官僚、地主 |
30.86 |
一般商人 |
18.52 |
手工作坊主 |
7.41 |
華僑商人 |
7.41 |
A.部分官僚、地主轉化為民族資本家 B.民族資本來源多樣化
C.部分投資者來自國外 D.民族工業發展迅速
答案D
16.(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在前進道路上的兩個交替的歷史階段。革命與改良歷史地位的變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對戊戌變法既否定又發展的歷史辯證關系。”辛亥革命對戊戌變法的否定主要表現在
A.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 B.興民權,建立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C.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D. 推翻清政府,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答案D
15.(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這次發生在“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表現在
A.實現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B.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
C.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
答案B
14.(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1904--1907年中國興起了一個興辦實業的新浪潮,有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相信能認購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權利,于是爭相認購股份,引起了全國到處創辦股份、合伙或獨資經營的新企業。”以上材料說明這次興辦實業的浪潮( )
A.與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機相聯系,帶有愛國的性質
B.直接推動力是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歐洲列強放寬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國政府發展實業政策的結果
答案A
13.(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鴉片戰爭后,中國陸續出現各種類型的近代工業,下列歸類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洋務軍用企業--江南制造總局、上海發昌機器廠、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 B. 洋務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天津開平煤礦、湖北織布局、上海洪盛碾米廠 C. 民族工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大生紗廠 D. 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中國棉業公司(宋子文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海耶松船廠
答案C
12.(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洋務派認為,中國的科學技術、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西方,為了富國強兵,應該向西方學習;西方各國不但有自己的政教制度,而且國富兵強,已不是什么“蠻野夷狄”。頑固派則認為,學習西方就是“用夷變夏”,破壞了“夷夏之大防”,“違反了祖宗成法”和“立國之道”,對各種洋務活動堅決抵制。對以上材料中洋務派和頑固派論戰的焦點評述不正確的是 A.要不要學習西方的近代科技,制船造炮,以資“求強” B.西方國家是不知禮儀的“蠻夷”,還是科學技術進步、政教昌明的國家 C.要不要改變中國的國體和政體 D.兩派爭論的實質是統治集團內部開明與守舊的不同政見之爭。
答案C
11.(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1861年,李秀成發給金匱縣黃興和的商憑說:“一切貨物,務須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貨自居,亦不得抬高市價,如敢壟斷漁利有害民生者,準爾鋪戶指明稟究。”這說明太平天國 A.重視商業的發展 B.《資政新篇》在某些地區得到貫徹執行
C.已蛻變為封建政權 D.重視發展對外貿易
答案A
10.(2010.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鴉片戰爭后,清朝被迫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宜,初由兩廣總督兼職。1861年,清朝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外交機構。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對以上清政府對外政策解讀正確的有哪些 ①清政府迫于國內外環境不得不改變觀念 ②改變的目的是為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③無論屈辱外交還是主動外交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的 ④變化反映了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過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