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回答下列問題:(14分)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49 |
36.0 |
20.0 |
1985 |
21.0 |
6.8 |
1957 |
34.0 |
10.8 |
1995 |
17.1 |
6.6 |
1965 |
37.9 |
9.5 |
2000 |
14.0 |
6.5 |
1975 |
23.0 |
7.3 |
|
|
|
(1)根據表中數據,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折線圖。(5分)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3)1975年以后,我國人口死亡率的變化特點: 。
(4)1965年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
(5)我國目前屬于哪一種人口增長模式: 。
29、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②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產 ④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A、①熱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場 B、①熱量②地形③光照④市場
C、①地形②國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熱量②土壤③地形④國家政策 30.美國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雖屬于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但它們共同的發展條件是: ①氣候溫和 ②地廣人稀 ③高度發達的工業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讀某城鎮信息圖,回答27~28題。
27.圖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區,包括有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小麥種植區、花卉與乳牛區,其中表示住宅與及小麥種植區的是 ( )
A.b和e B.a和d C.c和e D.b和d
28.圖乙是該城鎮示意圖,根據地租水平的高低,綜合考慮交通、環保等因素,發電廠、水果批發市場、豪華賓館應依次選擇在 ( )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⑤④ D.①②⑤
讀三月上旬我國某種農作物物候現象分布示意圖,回答25~26題。
25.該農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麥 D.冬小麥
26.影響該農作物物候地域分異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熱量 D.溫度
圖5是某城市用地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23-24題。
23.關于交通條件對該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城市空間形態沿交通干線擴展,這些交通干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②一個地區主要交通線發生變化,不會引起該地區 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③交通線的發展對城市形態沒有什么影響
④交通線的衰落會影響城市空間形態的演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4.早期沿運河發展的城市,歷史上商業貿易很繁榮,但后來發展速度明顯變慢,其原因是
A.礦產資源目趨枯竭 B.商人大量外遷
C.海運和鐵路運輸的出現 D.人口增長速度變慢
圖4表示我國地理“四極”特征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第21-22題。
21.下列因素對“四極"形成影響不大的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22.影響圖中甲地區農業發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A.地勢高 B.氣溫低
C.降水少 D.凍土分布
20、借鑒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的經驗,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興小城鎮,有如下四種模式可供選擇,其中較適宜的模式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我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 的人口,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口,今后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總產量。目前,我國切實可行的措施是
A.大力開墾草原,擴大耕地面積
B.縮小經濟作物面積,改種糧食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
D.增加機械設備的投入
下圖是某城市1966-1996年發展示意圖,回答17-18題。
17.圖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現是
A.城市人口比重減少
B.公園綠地面積增加
C.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D.城市道路網密集
18.影響圖中大型批發市場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市場最優
B.交通最優
C.服務最優
D.環境最優
16.下列商業部門與圖中所屬城市對應正確的是:
A.甲為普通服裝店 乙為家具商店 丙為星級賓館
B.甲為面包店 乙為汽車銷售店 丙為家用電器商場
C.甲為珠寶行 乙為家具商店 丙為面包店
D.甲為星級賓館 乙為珠寶行 丙為面包店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