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國水資源危機地區差異
南方地區--水污染嚴重--水質型缺水--污染日益嚴重
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黃、淮、海、灤河流域最嚴重)--資源型缺水--河流斷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鹽堿化
西北內陸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內陸河下游生態環境問題:綠洲萎縮、終端湖泊萎縮消失
1.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 對策
空間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別大-----------→跨流域調水
時間分布不均--------------------→修水庫
水資源數量有限--------------------→節約用水
(2)人為原因 對策
人口劇增,工農業生產規模擴大,水資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長,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水資源浪費嚴重-----------------→節約、合理使用;水資源市場化
水資源污染嚴重-----------------→保護水源、防止污染、凈化污水、立法保護
(1)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如圖3-13
水資源 |
|
經濟活動 |
案 例 |
數量 |
豐 富 |
規模大 |
我國南方河網密、水量足、氣候暖濕、地勢平,成為著名水稻產區;河流長、水量大、支流多,內河航運發達 |
貧乏 |
規模小 |
我國西北處內陸,降水少、河網稀、水源乏,農業僅僅集中在河流及地下水豐富的綠洲地區 |
|
質 量 |
質量高 |
效益高 |
飲料廠建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
質量差 |
效益低 |
圖3-14
[經典例題9]由于各種原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近30年。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治理塔里木河的決定。博斯騰湖兩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輸入救命之水,使其恢復過流。讀圖3-14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丁中,參與海陸間循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塔里木河下游出現斷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半干旱區,降水稀少 B.大量引水灌溉,破壞沿河植被
C.全球氣候變暖,增大了河水的蒸發 D.地下斷層多,河水下滲嚴重
(3)塔里木河流域有我國優質長絨棉生產基地,其生產的有利條件是( )
A.土壤肥沃 B.降水豐沛 C.光照充足 D.地勢平坦
[解析](1)甲屬于外流河,參與海陸間循環。(2)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選項中最直接的人為原因是B。(3)塔里木河流域屬于干旱地區,降水極為稀少,因此水源成為制約其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所以能生產出優質長絨棉,成為全國主要的商品棉基地,主要得益于充足的光照條件和灌溉水源。
[答案](1)A (2)B (3)C
(2)科技發展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如下圖。
時代 |
科技 發展 |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
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
古代 |
比較 落后 |
無法開發利用深層地下水,也不能將咸水和海水轉化成飲用水;主要開發利用河湖水 |
影響程度大;人類活動集中于沿河、沿湖,人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 |
近 現 代 |
比較 發達 |
大量開發淺層地下水,陸續開采深層地下水,開始淡化海水,跨流域調水和工程蓄水 |
影響程度相對降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 |
[經典例題10]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圖3-15
注:約旦河每年供應量只有1.4億立方米
(1)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景觀分別是 和 。
(2)從成因上看甲是 而形成,乙是由于終年受 控制而形成。
(3)圖中A是被三大宗教奉為“圣地”的 市。
(4)材料一說明該地區最重要的水源是 ,此水源對該地區的重要性是 。
(5)“水比牛奶貴”的中東以 (農業)為主。為解決水源短缺問題而長期致力于灌溉技術的研究,已成功地把計算機控制技術普及到灌溉系統,達到澆作物不澆土地。我國
和 地區迫切需要引進這些節水灌溉技術。
[解析] 第(1)題通過讀圖可知,甲為死海,乙為撒哈拉沙漠,然后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原因分析。第(3)題中的A城是著名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市,據其位置可判斷出。第(4)題在材料一的表格中顯示出該地的水源是約旦河,對干旱的西亞地區有重要的意義。第(5)題在“水比牛奶貴”的中東地區只能發展耗水少的農業類型。
[答案] (1)死海 撒哈拉沙漠 (2)板塊張裂運動 副熱帶高氣壓帶 (3)耶路撒冷 (4)約旦河 該地區氣候干旱,缺乏淡水,約旦河水是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5)畜牧業(灌溉農業) 西北 華北
2.水資源的分布特點及成因。
(1)影響水資源數量的因素:降水量
(2)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源豐歉程度的指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水資源的分布規律
①從水循環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小、水循環不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貧乏。
②從世界范圍看:A大洲總量:南極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
B大洲人均占有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歐洲
C水資源最豐富的前六位國家: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尼>中國
總量豐富,人均少 夏秋多,冬春少
③我國水資源特點 時間 年際變化大
時空分布不均 空間--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我國江河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的1/4。
我國降水東多西少,這與徑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東部地區由于雨帶的移動,南方雨季長,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徑流量也是南多北少。但我國水資源最短缺的地區不是西北,而是華北,這與資源的配置有關。
④總之,水資源分布很不平衡。
[經典例題8]近幾十年來,水資源不足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甚至危及國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8-12
(1)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中,絕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特點是 , 其原因主要是 。全世界有許多地區因水而引發沖突,其中最典型的是 地區。
(2)世界上惟一的城市島國是 (填圖上數字代號),該國位于 氣候類型區,它也被列為最缺水國家之一的原因是 。
(3)上海所處的地理緯度雖然與許多最缺水國家相近,但以水資源數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區受 環流的影響。然而現在上海卻已成為 型缺水城市。解決上海的水資源問題,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項選擇)( )
A.海水淡化 B.大力開采地下水 C.將取水口從黃浦江移至長江
D.防治水體污染,改善長江、太湖來水的水質 E.節約用水,減少浪費
[解析](1)結合缺水國家所處的位置,分析其大氣環流形勢,得出缺水的自然原因。(2)新加坡缺水的原因主要從社會經濟方面分析。(3)從自然條件看,上海位于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影響,降水豐富;但從社會經濟方面看,上海水資源污染嚴重,水質下降,成為水質型缺水城市。海水淡化成本太高,目前尚不現實,而大力開采地下水會形成地下漏斗區,導致海水入侵,使水質變壞。
[答案](1)干旱 絕大部分國家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或受下沉氣流控制)和東北信風帶,東北信風來自內陸 中東(或西亞、北非) (2)④ 熱帶雨林 經濟發達,地狹人稠,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不敷需要 (3)季風 水質 CDE
廣義--水圈內水量總體
1.概念 狹義--陸地淡水
通常利用--河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水(動態水)
6.厄爾尼諾現象:
第三課時
5.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影響熱量平衡: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
②影響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③影響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處及上升流海區形成漁場
④影響航海:順流航速快、省燃料;寒、暖流相遇成海霧,洋流帶來冰山,不利航運
⑤影響海洋污染:加快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
[經典例題7]讀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的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________________, 其運運方向是____________。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解析]該題考查學生對地理事項空間分布的判讀能力和對洋流的分布、成因等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從緯線的標注上可以判斷出此圖為北半球上某地區海陸分布狀況圖。因為緯線的度數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緯線為赤道。其次從所標注的緯度上可知該環流為北半球上中低緯度區,以副熱帶為中心的環流系統,海水呈順時針方向流動。第三從海陸輪廓上可判知該海域為北大西洋地區,根據此海區中低緯度的大洋環流的組成可判斷:A為加那利寒流,B為北赤道暖流,C為墨西哥灣暖流,D為北大西洋暖流。根據此環流系統的成因可知:A洋流主要是因補償北赤道暖流流出海區的海水而形成,故主要為補償流:B洋流主要是因強盛的東北信風長期吹拂而導致海水大規模的流動而形成,故為風海流。從歐洲沿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南行,可順風順水到達非洲;從非洲沿北赤道暖流順水西行,到達南美洲,或順洋流北上經墨西哥灣暖流,順水到達北美洲的東海岸;從北美洲沿北大西洋暖流可順風順水到達歐洲,因此,該貿易航海線路省時省力,是合理的。
[答案] (1)合理 整個航程基本都是順風順水的
(2)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灣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反氣旋型大洋環流 順時針
(3)補償流 風海流
4.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如下圖
海區 |
環流方向 |
洋流性質分布 |
中低緯度海區(北印度洋海區除外)--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 |
北半球順時針 南半球逆時針(反氣旋型) |
環流東部為寒流,西部為暖流,赤道附近為暖流 |
北半球中高緯度--以副極地海區為中心 |
逆時針流動(氣旋型) |
環流東部為暖流 環流西部為寒流 |
北印度洋海區 |
夏季順時針 冬季逆時針 |
|
西風漂流 |
順時針 |
環繞南極大陸,寒流 |
[經典例題5] 讀洋流模式圖回答:
(l)圖中①洋流是由于 內的吹送由東向西運動,②是由于受
的影響偏離海岸向較高緯度流去。
(2)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動。
(3)圖中洋流按成因分③屬于 。
(4)按性質來講,②屬于 ,③屬于 。
(5)如圖中所屬海區在太平洋中,則②③的洋流名稱分別是② 、③ 。
[解析]世界洋流模式圖,其蘊含的思維內容豐富。利用模式圖,可以促進對“洋流成因”知識的掌握,理解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寒暖流的分布規律,幫助記憶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討論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洋流從成因上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洋流的形成還受地轉偏向力和陸地的形狀等的影響。從性質上講有寒流和暖流。世界大洋寒暖流的分布規律是:低中緯度洋流,環流的西部是暖流,東部是寒流,其余的除西風漂流外都是暖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環流,西部是寒流,東部是暖流。答題要全面理解洋流的成因、注意洋流的成因分類和性質分 圖3-9
類的區別。
[答案](1)東北信風 地轉偏向力 (2)順時針 (3)補償流 (4)暖流 寒流(5)日本暖流 秘魯寒流
[經典例題6] 小亞細亞半島沿海地區處于旱季時,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海流 P和斯里蘭卡以南表面海流 Q的流向是( )
A.P從西向東,Q從東向西 B. P從西向東,Q從西向東
C.P從東向西,Q從西向東 D.P從東向西,Q從東向西
[解析]本題從小亞細亞半島的位置和處于干旱季節的氣候知識入手,考查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海流P和斯里蘭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地理位置、氣候、洋流三部分知識的綜合題,難度較大。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定小亞細亞半島、直布羅陀海峽、斯里蘭卡的相對位置,如直布羅陀海峽位于小亞細亞半島以東,是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狹窄水域,西接大西洋,東連地中海。而小亞細亞半島是亞歐大陸伸入地中海的半島。斯里蘭卡則是位于印度洋北部的島嶼,在小亞細亞半島的東南方向。解答本題的第二步是認定小亞細亞半島的氣候類型,依據小亞細亞半島的位置,確定其為地中海氣候,題意中處于旱季,說明北半球為夏季。有了地理位置和季節,就可以判定P和Q海流的方向,因為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不同,地中海鹽度大于大西洋,海水密度也大于大西洋,大西洋水面高于地中海水面,因此P海流從西向東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部海流則由東向西流入大西洋。而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流向受季風制約,夏季是受西南季風影響,因此Q海流從西向東流。
[答案]B
3.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另外受陸地
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運動的方向會發生改變。
盛行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中緯盛行西風及極
地東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的分布決
定了洋流的模式。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
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盛行風 |
海流名稱 |
|
低緯 |
東北信風(北半球) |
北赤道暖流 |
信風 |
東南信風(南半球) |
南赤道暖流 |
中緯 西風 |
西南風(北半球) |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
西北風(南半球) |
西風漂流(寒流) |
|
極地 東風 |
東北風(北半球) |
東格陵蘭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
東南風(南半球) |
南極環流 |
|
季風 |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我國南海、臺灣海峽的季風洋流 |
(附: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圖、表)
2.洋流分類:
①按性質可分為:暖流和寒流; ②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