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讀下列材料:
材料1 英國《權利法案》明確了國王必須根據國會意愿行使權力的基本原則。……18世紀初,輝格黨在英國長期執政,議會制度逐漸確立,內閣責任制度開始形成。
--摘自《英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2 法國路易十四從17世紀到18世紀初在位年間,把各地的財政、司法、警察和軍事權力納入監督官之手,監督官由國王派遣。各城市市政機關由選舉變成中央任命的行政機關。他還任命大臣分管各項事務,他們直接對國王負責。路易十四不容法國人民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許多富商、手工工場主因信仰胡格諾(新教)遭迫害,被迫逃往英國、荷蘭等國,法國資本主義遭受重大損失。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3 彼得一世設立新權力機構--參政院,以取代領主杜馬。參政院成員大多非名門望族代表,由彼得親自指定,彼得設立九個院,分別掌管軍事、外交等方面事務,全國劃分為八州和五十個省,由沙皇和中央直接管轄。他還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凡本國能生產的物品,都限制或禁止進口。
回答:
⑴據材料1,18世紀英國政權形式有何變化?其實質是什么?
⑵據材料2,法國路易十四改革有何特點?他對胡格諾的迫害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
⑶比較材料2與材料3,法俄兩國改革有何相似之處?
⑷據以上材料,三次改革有什么相似點?又有何本質不同?
[解題點撥]
本題中三段材料反映的是英、法、俄三國政治改革的狀況。解此題的關鍵是先明確各國改革的目的和性質,然后再結合具體材料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比較。就英國而言,內閣制的形成是君主立憲制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法國路易十四改革是在封建割據勢力威脅王權,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其主要特點是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結合材料2可以看出是政治改革方面的內容。比較法、俄改革的相似點關鍵是從材料出發,判定材料反映的屬性是政治的還是經濟的。三段材料都是涉及到君主權力狀況的政治改革,但英國的改革與法、俄性質不同,前者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后兩國則屬于封建性質的改革。
答案:
⑴由國王根據國會意愿行使政權到內閣制的形成;其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表明英國君主立憲制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⑵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上層建筑阻礙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發展;說明當時法國封建勢力仍很強大,資本主義發展艱難。
⑶將中央和地方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⑷都是涉及到君主權力狀況的政治改革;英國改革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法、俄則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
1、15-18世紀歐洲一些國家先后建立起君主專制制度,它表明
A、封建君主制已由盛而衰
B、市民階級的作用日益減弱
C、大貴族勢力已銷聲匿跡
D、統一民族國家和國內市場正在形成
[解題點撥]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綜合能力。首先,要理解17-18世紀歐洲封建國家改革的背景。改革前,法、俄、普、奧等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已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它們均面臨封建割據勢力的威脅,因此封建君主和新興資產階級都要求削弱割據勢力,建立中央集權。
答案:D
2、難點分析:本節教學內容多,不易掌握,是教學難點,這節課知識內容涉及到17-18世紀法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4個歐洲主要封建國家。教材不是按照國別史敘述這段史實的,教師由于課時限制,也不可能依國別史帶著學生學習這段歷史。教材處理這段歷史內容的原則是:先共性,后個性;先概括,后具體。這樣安排的教材,知識容量大,不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過程,教材的編排無形中給教學平添了幾分難度。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從宏觀與微觀、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上把握教學內容成為教學難點。
1、重點分析:歐洲主要封建國家改革前的社會狀況是重點。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為什么要進行改革?怎樣進行的改革及改革的影響都是由改革前的社會狀況決定的。改革前,歐洲主要封建國家地方割據勢力比較強大,在政治上嚴重威脅到各國封建君主的統治,在經濟上成為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這是歐洲主要封建國家進行改革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說是主觀原因。17-18世紀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在這些國家都有了一定發展,與整個封建經濟相比,還十分弱小,不能成為社會主要經濟形式,由于它是當時社會最先進的經濟形式,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封建統治階級為鞏固政權,要發展經濟,新興資產階級要發展壯大,必然要借助王權的力量,于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歐洲封建統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聯手進行改革。結果既滿足了封建統治階級鞏固政權的需要,又使得資產階級得到較快發展。由于改革前面對的社會問題有相同之處,改革內容總體基本相似。又由于改革前各國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改革內容又同中有異,這個異既是各國具體情況的延續,也決定了這些國家以后發展的特點。
(三)、問答題
☆12、15世紀晚期起圈地運動在英國興起;17世紀英國政府通過立法形式推動圈地;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1689年又頒布了《權利法案》。同時期的中國則自稱為“康乾盛世”。
回答:
⑴英國的圈地運動對英國社會經濟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中國此時的土地政策如何?說明了什么?
⑵英國頒布《航海條例》對英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此時實行何種政策?造成了怎樣的后果?
⑶英國《權利法案》的頒布對英國的王權有何影響?中國此時是怎樣強化君主權力的?
⑷你如何評價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
第二節 歐洲封建國家改革
|
|
|
擊
|
|
脫
|
|
國別 |
背景特征 |
表現 |
法國 |
|
|
俄國 |
|
|
普魯士 |
|
|
奧地利 |
|
|
國別 |
時間 |
君主 |
主要內容 |
結果 |
共性措施 |
法國 |
|
|
|
|
|
俄國 |
|
|
|
|
|
普魯士 |
|
|
|
|
|
奧地利 |
|
|
|
|
|
9、英國政黨政治開始形成是在
A、都鐸王朝時期
B、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C、護國主統治時期
D、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1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四十八年的曲折歷程,導致其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勢力不甘心失敗,進行拼死的抵抗
B、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矛盾削弱了革命力量
C、革命發生早,資產階級缺乏斗爭經驗
D、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不高
6、下列關于克倫威爾的敘述錯誤的是
A、指揮過納西比戰役,打敗王黨軍隊
B、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海上貿易優勢
C、傾向于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
D、對外遠征愛爾蘭、蘇格蘭
☆7、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英國《權利法案》的頒布表明
A、國王已經有名無實處“統而不治”地位
B、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已經取代自然經濟
C、人民的社會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D、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取代專制王權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一個資本主義歷史時期的到來,主要在于
A、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勝利
B、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C、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最偉大的歷史進步
D、反映了當時世界的要求,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廣泛影響
(一)、單項選擇題
西歐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反封建斗爭往往帶有反對天主教會的色彩。據此回答1-3題。
1、尼德蘭革命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之處在于
A、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形成議會反對派
B、缺乏成熟的政治理論,借助宗教斗爭的外衣
C、國內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最終導致南北分治
D、君主立憲制確立下來,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限制
2、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清教徒
A、反對在英國占統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
B、批判“君權神授”的觀念
C、提出“教隨國定”的原則
D、與保守勢力爭奪英國教會的領導權
3、引發“光榮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查理二世反攻倒算
B、查理二世解散議會并強行征稅
C、詹姆士二世企圖恢復天主教
D、詹姆士二世支持國教打擊清教徒
☆4、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主要是因為它
A、改變了社會性質 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C、處死了封建君主 D、創立了議會民主制
5、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1688年迎立威廉,其相同目的是
A、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B、向封建舊勢力妥協
C、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D、恢復君主專制統治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