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文章結尾說“詩人有點醉了”,詩人沒喝酒怎么會醉?請對此做一點分析。
16.文章說:“斷斷續續的音符輕輕滴落在綠葉上,草叢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純真的夢”,如果讓你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描述下課的鈴聲,該怎樣寫?
15.模仿畫線的句子,以“雨”開頭,寫一個運用相同修辭方法的句子。
14.本文寫得有聲有色。試各舉一例。
(1)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請用“朦朧”這個詞語造一個句子。
清 明
也許是三月,也許是四月。汾河河谷。
雨像是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紛紛揚揚的語言,灑進山村的每一個角落。鄉間小路上,打著傘的詩人,沉思的詩人,被幾朵落花打醒。
遠處的柳陰下,避雨的牧童,騎在牛背上吹響了短笛。斷斷續續的音符輕輕滴落在綠葉上,草叢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純真的夢。
詩人連忙湊上去,慈愛地問:“孩子,這附近有酒家嗎?”
少年抬起握著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黃昏中,村廓朦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風雨中悄悄搖曳:杏花村。
這時候,酒店的燈突然亮了,像母親慈祥的眼睛,看著看著,詩人有點醉了。
[問題]
12.寫出本文記敘的要素。
(1)時間:________ (2)地點:________
(3)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
1, 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寫的作用:
2, “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了的“作用
二,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 。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細節描寫的。
練習鞏固
破碎的美麗
①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②我喜歡斷樹殘枝萎葉,也喜歡舊寺銹鐘頹墻;喜歡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蕪石階點點青苔,也喜歡云冷星隕月缺,柳敗花殘莖衰。這些破碎的東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狽。它們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巔峰驟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墜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變形,然后破碎,然后走進我的視線中,走到輝煌已讓位給別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們曾經怎樣美麗過,所以我無法想像它們的美麗。因此,我深深沉醉于這種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麗之中,挖掘著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后驀然回首,將這兩種生命的形態拉至眼前,黯然淚下。這由圓滿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過程中,蘊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永恒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啊!
④同樣,很殘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麗。
⑤我喜歡蒼老的人記起發黃的青春,孤傲的人懺悔錯過的愛情;我喜歡英雄暮年時的忍痛回首,紅顏逝去后的對鏡哀思。我喜歡人們在最薄弱最不設防的時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顫抖,然后哭泣,然后讓心靈流出血來。每當這時候,哪怕我對眼前的人一無所知,我也一定會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難以及那些難以釋懷的心事和情緒,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記和最珍愛的儲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時候,他才會露出自己最真實的容顏。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歷盡滄桑后一剎那的明徹和超脫;梵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如果說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么優秀靈魂的破碎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帶給我們人生的夢想和啟迪。
⑦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直接觸動了我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嘆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種多么崇高的感動啊!
1.感知文章,作者從和兩方面闡述了“破碎的美麗”。(2分)
答:
2.品讀文章②③段,以我們熟知的“月缺”或“花殘”為例,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它們是美麗的。(3分)
答:
3.如果從下面兩句話中選擇一句作為文章的結尾,你選擇哪一句?說說理由。(3分)
①一朵花的美麗,就在于她的綻放;而綻放其實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實,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殘損;哪一剎那不該感激歡欣呢?即使是破碎。
答:
4.那些“優秀靈魂”通過文學作品和媒體走進我們的心靈。請你選擇大家熟知的一個人物,描繪他(她)令你難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8字。(6分)
拓展延伸
人生準則
30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了一家醫院里。商人焦急萬分,親自連夜去找。因為皮包內不僅有 10萬美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了,清冷的醫院走廊里,靠墻根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他丟失的那個皮包。
原來,這個叫希亞達的女孩,是來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相依為命的娘倆家里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藥費。晚上,無能為力的希亞達在醫院走廊里徘徊。突然,一個女人經過走廊時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了地上。希亞過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那位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絕塵而去了。希亞達回到病房,當打開那個皮包時,娘倆都被里面成沓的鈔票驚呆了。媽媽讓希亞達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來取。媽媽說,人的一生最該做的就是幫助別人,最不應該的是貪圖不義之財,見財忘義。
雖然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希亞達的媽媽還是拋下孤苦伶仃的女兒死了。而她們母女倆不僅幫商人挽回了10萬元的損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場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被商人扶養的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富翁臨危之際,留下一份令人驚奇的遺囑:
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生命垂危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時,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得來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請她當我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么錢該賺,什么錢不該賺。我死后,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希亞達繼承。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
富翁的兒子看完父親的遺囑,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我同意希亞達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只請求希亞達能做我的夫人。希亞達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吟,也提筆簽了字:我全部接受先輩留下的--包括他的兒子。(選自《百花》)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3自然段的大意。(3分)
答:
2.第2 自然段加點詞語在表達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
3.你認為富翁決定把全部財產留給希亞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
4.讀了全文,你認為“人生準則”是什么?(4分)
答:
5.下面兩題,任選其中一小題作答。(4分)
(1)假如你是希亞達,會接受富翁的遺囑嗎?為什么?
(2)假如你是富翁的兒子,會同意父親的遺囑嗎?為什么?
答:
第三課時
預習導入
思考
1,《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說中兩次出現,第一次出現在哪里?當是新媳婦的態度怎樣?
2、作者以“百合花”為標題的用意何在?
教學過程
(二)細讀課文,理解歸納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人物的形象。
1、小通訊員的形象:
2、新媳婦的形象: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