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B,石灰巖地形;濕熱的氣候特點(3分)
(2)①連接西南內陸與南部沿海,實現優勢互補,帶動沿線經濟發展;
②利于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③加快西南地區對外開放,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④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商業、旅游業),起到對人、財、物、信息、資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⑤促進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答四點,共4分)
(3)地處板塊邊界(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有利于地球內能釋放(2分)
(4)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國東南部,瀕臨海洋,緊鄰東盟(東南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西南、中南等地區的出海大通道。
②交通便利:海港條件十分優越,海岸線長,有多處大型深水不凍港灣;海運和鐵路運輸便利;
③資源:區域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旅游資源、海洋資源(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物資源和海水化學資源)、熱帶氣候資源。
32.(1)ACDF
(2)服裝業、玩具業。(2分)
①實施品牌化戰略,打造自主知識產權;
②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產業重組,增強競爭力;
③加快技術創新和引進;
④開拓多元化市場(答其中三點得滿分3分))
(3)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②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
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④緩解珠三角常規能源不足的狀況;
⑤優化珠三角的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珠三角的環境質量(答對3點得滿分6分)
(4)①豐富廉價的勞動力 ②廉價的地租 ③廣闊的市場(每點一分,共3分)
(5)①核能的地區適應性強; ②當地經濟發達,資金雄厚; ③技術、人才優勢明顯;
④當地常規能源缺乏,發展核能是有益的補充。(答對三點,得3分)
31. (1)北美、西歐、東亞;香港、新加坡、科倫坡
(2)如下表
出口國
沿途主要經過的海域或海峽等
進口國
鐵礦
印度
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南海、(臺灣海峽)
中
國
或巴西
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馬運河、太平洋
(3)ABEF
(4)熱帶雨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熱帶雨林
(5)剛果盆地;AF
公里以上,其中6、7月份一共只有 個霾日,能見度超過 公里。而1-2月和10-12月,霾日多在 天以上。由此可見, 季節降水偏少,大氣層結較為 ,不利于懸浮物質的輸送和擴散,出現灰霾的日數較多。(7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數增多的原因。(2分)
地理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C
D
A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C
A
B
A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D
AB
AD
AD
CD
AB
CD
AB
AB
AC
![]() |
(1)據圖說明大氣能見度與灰霾天氣的關系。 (1分)
(2)圖表明,灰霾日數和能見度的變化具有明顯的 特征:4-9月月平均能見度均在
37.隨著機動車數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設大規模進行,汽車尾氣和施工工地揚塵都會使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增加。根據資料,回答問題。(10分)
資料1:據南方某城市國家氣候觀象臺的觀測數據,截至
(1)按通常的類型劃分我國農業旅游資源中大多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數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
(2) 有關農業旅游的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___( 填正確選項字母)(3 分 )
A. 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 B. 其季節性不明顯,四季皆宜
C. 其市場目標主要是城市居民 D. 既有經濟功能 , 又有社會功能等
E. 我國西部自然生態保護好,農業旅游領先于東部
F. 到農村休閑度假是當前農業旅游的主流
(3) 農業旅游示范點最多的省區是_________,其最有利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發展農業旅游的意義。(3分)
材料2:中國359個農業旅游示范點分布圖 材料3: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結構示意圖
3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1:農業旅游是指在農村范圍內,利用農業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設施、農耕文化、農家生活等旅游資源,通過科學規劃和開發設計,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健身等多項需求的旅 游形態。
![]() |
(2)右圖是“某城市地表性質變化與洪水流量的關系圖”,當不透水地表面積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積比例為80%時,該城市洪峰流量約為原來的____________倍。當不透水地表面積比例變化不大時,排水工程控制面積比例越大,洪峰流量與原來的比值也越大。說明該城市____________。(2分)
A.不透水地表面積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積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積
C.建成區面積擴大 D.建成區面積縮小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